slogon
打开

动静文学丨过去和将来:人生的两大诗境

动静原创
1718020320
新世纪以来,贵州文学色彩斑斓,从“60后”到“80后”,优秀作家层出不穷,成为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的生力军。专栏《动静文学》以节选的方式,推荐贵州作家的作品。本期推介的是汪文学的《读顾随札记》卷四之七——“过去和将来:人生的两大诗境”。文中提到的顾随(1897—1960),是当代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20世纪出色的国学大师。
动静原创

中国人希冀将来,是为死后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皆为此。

文:汪文学
摘编:代丹妮

诗人的幸福不是已失,便是未得,没有眼下

大体而言,人生时序,由过去、现在、未来三部分构成。一般来说,中国人迷恋过去,希冀将来,忽略现在。

顾随说:人生最留恋过去,最希冀者将来,最悠忽者现在。现在在哪儿?没看见。人真可怜,就如此把一生断送了。

这话是对中国人说的。

西洋人不像中国人那样留恋过去,他们更在乎现在,关注当下。西洋人也希冀将来,但与中国人不同。

中国人希冀将来,是为死后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皆为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为此。中国人关注死后不朽,超过关注当下的生活。

中国人关注过去,留恋往昔,怀旧情绪浓厚,历史意识发达,这是西洋人不能比的。所以,顾随认为中国人对人生入得甚浅。

中国诗人生的色彩不浓厚,抓不到人生深处,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悠忽现在,忽略当下人生之缘故。

顾随说:人生一切好的事情都是不耐久的,人生所以值得留恋(流连)。努力,为将来而努力;留恋,对过去而留恋——这是人生两大诗境。这两种境界都是抓不住的,而又是最美的时期。无论古今中外写爱写得美的散文,所写的不是对过去的留恋,就是对将来的努力。诗人的幸福不是已失的,便是未得的,没有眼下的。

没有距离就没有美感

过去和将来,是人生的两大诗境。因为它是抓不住的与现实人生有距离,距离产生美,它是美的。

对于诗人,过去值得追忆,未来可以想象。过去和未来,与当下有距离,都是诗性的,有诗意的。唯有当下,没有距离,没有美感,鄙俗不堪。

所以说,诗人的幸福,不在眼下,而在过去和未来,顾随说:“回忆是最有诗味的”。因为经过时间过滤过的过去,是有美感的。

朱光潜(1897.10—1986.3,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说:年代久远常常使最寻常的物体也具有一种美。“从前”这两个字可以立即把我们带到诗和传奇的童话世界。

年代久远的寻常之物或者寻常之事,所以美,所以有诗性,是由时间距离所造成。

诗人如何去获得艺术情感的快适感呢?想办法,把艺术世界(“乐”“哀”)与生活世界(“淫”“伤”)分隔开来,不使两者混淆。

中国历代诗人的创作实践证明,通过回忆这一心理过程,使情感经过时间的过滤,就有可能把艺术世界和生活世界分隔开来,并进而寻找到诗的情感的快适度。

回忆,是追忆过去的人、事、物。过去的人、事、物与当下有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正是距离,使之获得美的价值,产生艺术情感的快适度。

在中国传统里,“往事追忆”备受关注

宇文所安(宇文所安(1946年-),男,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美国著名汉学家,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说:在中国古典文学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同往事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说,在西方传统里,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意义和真实上,那么,在中国传统中,与它们大致相等的,是往事所起的作用和拥有的力量。

记忆者同被记忆者之间也有这样的鸿沟:回忆永远是向被回忆的东西靠近,时间在两者之间横有鸿沟,总有东西忘掉,总有东西记不完整。回忆同样永远是从属的、后起的。

文学的力量就在于有这样的鸿沟和面纱存在,它们既让我们靠近,与此同时,又不让我们接近。

在中国传统里,“往事追忆”备受关注,在于“往事所起的作用或拥有的力量”。

往事的力量,来源于它与当下的鸿沟和面纱;往事的魅力,在于它“既让我们靠近,又不让我们接近”。所以,宇文所安说:追忆是一种片断场景的再现。“艺术的力量恰恰来源于这样的不完整。”

过去是诗性的,未来是诗意的

季羡林说:怀旧是一种什么情绪,或感情,或心理状态呢?我还没有读到过古今中外任何学人给它下的定义。恐怕这个定义是非常难下的。人类有一个缺点或优点,常常觉得过去的好,旧的好,古代好,觉得当时的天比现在要明朗。太阳比现在要光辉,花草树木比现在要翠绿,总之,一切比现在都要好,于是就“怀”,就发“思古之幽情”,这就是怀旧。

以上几段文字,于我颇有启发。

我以为,诗人孤独,诗人寂寞。孤独寂寞的诗人,最喜欢回忆,追忆过去;最擅长想象,想象未来。

“存而不在”是诗人理想的生活状态。因自由而孤独。孤独是诗人的常态,诗人在孤独中回忆,因孤独而思念因寂寞而怀旧。

过去是美的,是诗性的,回忆、思念和怀旧便是追求这个诗性往事的心理过程;未来是美好的,充满希望,有诗意和美感,憧憬未来,想象将来,这个憧憬和想象的过程,便是追寻诗性生活的心理过程。

作者简介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图片进入

记者

代丹妮

编辑

代丹妮

责编

李佳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