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肉是贵州过年必备的一道“硬菜”。在贵州传统文化习俗中,过年什么都可以少,就是不能缺了腊肉香肠。所以,腊肉也是年前购买年货的必备项目。
腊肉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特产,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鲁称汉宁王,兵败南下走巴中,途经汉中红庙塘时,汉中人就曾用上等腊肉招待过他。
追溯腊肉产生的原因,大概是古代肉食并不充足,于是人们会将吃不完的肉食保存起来,但肉类极易变质,尤其像贵州的山区,在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下保存尤其困难,经过若干尝试,人们终于找到了一种妥善的办法,就是“烟熏”。将肉刹成大块,悬挂在火塘之上,利用柴火的烟熏,将肉烘干,并添加一个保护层,为了使肉色香味俱佳,还有意用松、柏一类有芳香味的植物作燃料。这种方法制成的腊肉,有清香味,瘦肉鲜红,肥肉透亮,不但好吃而且好看,让人食欲大增。黔式香肠也是用这种方法制成,五香味较浓。
除了满足味蕾的享受,腊肉香肠更是一种乡愁的味道。很多贵州人都有这样的记忆:烟熏腊肉是贵州农村进入腊月时每家每户都必做的一件事。腌好的腊肉经过烟熏,红亮、不油不腻、味道焦香更增添了它的诱惑力。无论和什么菜搭配,烟熏焦香味道都会使得整盘菜清爽上口。
熏腊肉要选用松柏木
在贵州方言中,有一个可以生动诠释“烟熏”的字——煍(标准读音qiao,方言中音同“秋”)。所以,贵州人做腊肉时就称作“煍腊肉”。煍腊肉是有讲究的,用的必须是松柏枝,这样煍出来的腊肉才香。煍到油从肉里按捺不住,滴落瞬间听到火力变大,滋滋作响的声音和闻到带有松柏味的香气,真是让人垂涎欲滴。煍好的腊肉长期在灶房里挂着,看起来难免黑不溜秋,但连皮带肉切成薄片一蒸,端上桌来却是油亮油亮的,香气四溢,非常诱人。肥肉晶莹剔透、有胶质的嚼头,瘦肉绵糯,都带着松柏特有的清香,吃到嘴里是说不出的爽口,丝毫不会觉得腻,让人上瘾。
在贵州过年,买上腊肉香肠这样的年货,和亲朋好友边吃边围炉畅谈,你会深刻感受腊肉中那股带着儿时乡愁的味道,只因它浓缩了冬日的暖阳和风,还有缭绕的青烟,凝聚了记忆的时光,于是,滋味变得厚重,口感越发紧致,回味也悠长起来。
买年货记得关注动静APP贵州三农《声音贵州》专栏,了解众多优质的贵州传统年货!
声音贵州 讲述贵州声音
展示贵州生态文明
宣传贵州乡村振兴
资料来源:《肉类工业》《贵州文化》(史继忠主编)
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声音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