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我在村里看脱贫丨27年的坚守,他把村子变成了理想中的样子

动静原创撰文:赵清山
1602918720

进了十月,一直没能等来“小阳春”,天儿阴沉沉的以灰色为主色,晚间雾沉沉的飘些毛毛雨,整个山间总是笼罩着一层厚厚的白纱,如梦如幻,让人辨不真假。去往滑石村的路得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路从山顶一直弯弯拐拐的绕到山脚,虽已过中秋,但路两旁的柳杉仍是浓烈的深绿色,浓浓的泥土气息和绿植的馨香消解了道路回环往复的艰险带来的惊惧,一路行来心情畅快,竟有一种不可名状的身心被洗礼的愉悦感。

到滑石村是了王福忠老支书的约。到村公所时正值中午,王支书与村里的几个干部正围着炉子“侃大山”,不时地发出阵阵笑声。看见我,王支书客气地招呼我到炉子边坐下。王支书已近花甲之年,微微花白的头发向右梳着偏分的发型,许是忙了的原因,头发长得盖住了耳朵上沿,额头在火炉金黄的热光下铮铮发亮,重重的眼袋应和着大大的鼻头。王支书总爱爽朗的笑,笑起来时五官凑在一起,眼角的鱼尾纹一条条地从太阳穴往下排列。

王支书年轻时便作为村里的义务兵参了军,1986年时随部队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到前线战场时,他才刚满22岁。

我问王支书:“当时怕不怕?”

“肯定害怕,怎么不怕?以前都是训练,现在是实战,会不怕……”

上了战场就得直面生死,真正直面生死,没有谁能坦然处之。害怕与恐惧一路伴着这些开拔往前线的年轻士兵们。对于他们来说,除了那些豪言壮语和保家卫国的信念,“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是让他们勇往直前的最大动力。

老王告诉我,他们已做了最充分的思想准备,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即坚定打赢的心,做好要么战要么平安回家的准备。于是他们从未考虑过后退,总是相互鼓励着“宁可朝前一步死,绝不后退一步生!”老王说:“不是不怕死,只是后退是最丢脸的事情,是最大的耻辱……”

第二年,换了军区轮战,老王也满了服役期,光荣的退伍了。回乡后便又当了农民,把武器换成了锄头,地种庄稼。

说起逝去的战友,老王语气变得低沉起来,完全没了之前的洪亮和豪迈。与老王并肩作战的逝去的战友都埋在了云南省麻栗坡县烈士陵园,老王告诉我,活着的战友们约定每年的4月28日去云南看望牺牲的战友,即使走不开也会换个日子独自去扫扫墓,在战友的坟前絮叨絮叨。老王说:“活着的我们总觉得亏欠死了的他们……”

里人私下把滑石村唤作“滑石板”,曾经的村寨周边都是被开垦后光秃秃的大山,出了门便满眼都是白花花的石头,村民们也常常自嘲:“滑石板”嘛,除了石头什么都不产。

“滑石板”的村公所

老王退伍回到村里时,出村的路只是不足半米宽的泥巴小路,乡里向县里提交了修路的请求,县里应允了请求,还提供了设计图,但财政困难,修路村民们自己投工投劳。乡里听说老王在部队的是炮兵,便找了老王当爆破员,但没有酬劳。尽管当炮兵的经历并不能保证能胜任爆破员的工作,但想着为大家伙儿出力,老王便爽快地答应了。

老王告诉我,重重大山的包围下,村民们只能一锤一只能靠着肩挑背驮,在山与山之间开凿出一条通往山外的路。出山的路虽然只有5公里,但村民们却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

“这期间,政府没出过钱吗?”

“那个时候困难,没给什么资金,但雷管和炸药是国家提供的,不能忘了这份恩情……”

不仅没有获得资金支持,村民们还得无偿的拿出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土地。但村民们都坚信,通了路是利己利人积德的好事,也就没了怨言。

老王说:“咱们的老百姓是最纯洁、最善良的……”

义务地当了三年爆破员后,老王的勤劳能干也让他收获了自己的幸福,很快就成了家。乡里也看上了老王的工作能力,1993年,老王便被安排到了村里工作,2年后便当了村支书,到现在已在村里工作了整整27年。

老王告诉我,记忆最为深刻的便是刚进村工作时,村里大多数人家过着“一年只有半年粮”的日子。而朴实的农人们笃信更多的土地才能获得更多的粮食,于是,他们不断地开垦开荒土地,围着村子的一座又一座的山便成了村民们的开荒场。到了秋冬季,收了庄稼后的地里只剩下干枯的荒草,漫山遍野都是灰色的死寂。

老王告诉我,那几年,村里的森林覆盖率骤降到不足10%,但开垦了更多的土地却没能换来更多的粮食。到了千禧年,村民们的人均年收入仍不足800元。由于过度开垦,村里还不时承受些轻微的泥石流、沙尘等自然灾害的袭扰,生活真真的水深火热

那时,村里还未通电,入了夜,少有人家能买得起蜡烛,村里总是黑压压的,看不到一点光。老王常常在夜里睡不着,独自跑到山顶,凝望着一片漆黑的村子,静静地思考。很快老王便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要为村子通上电。于是老王召集村干部们开会,一致通过后,立即到城里贷了20万元,找了施工队热火朝天地干起来。老王说:“20万的工程啊,可不是小数目哟,我每天都跟着施工队,要明明白白地看着每一分钱花到的地方……”

通了电,村民们用上了电灯,入夜后,村里便星星点点的有了光。老王说:“看到了光,便看到了希望!”

一件深深铭刻在老王心里的事便是那场带走了18条人命的泥石流灾害。

2000年5月7日,那是个灰暗的星期天。下午六时许,本来晴朗的天突然乌云密布,一阵阵雷鸣闪电后下起了大粒大粒的冰雹,再然后便是倾盆的大雨。突然间,村子后面的山坡坡体倾泻崩塌而下,混着泥巴石头向村里冲了下来,整整持续了十分钟的时间,19个待在屋子里的人便被淹没在了泥石流里,来不及呼救,也没有哀嚎

道路被冲断,山体仍有崩塌的可能,村民们不敢靠近,等雨停后已是第二日的凌晨,老王带着村民们第一时间开展自救,但19人中也只救活了1个,18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

老王说:“现场太惨了……人在这种灾害面前,太渺小太无助了……”说到这些时,老王眼眶变成了红色,泪水充满了眼膜。

那场泥石流是滑石村人的噩梦,更是老王心中最大的痛。

一场灾害就带走村里18条人命,这么大的代价终于换来村民们的幡然醒悟,他们无休止的开垦开荒,生态严重失衡,终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于是,当老王号召村民们种树时,没有一个村民反对。

老王告诉我,他们用了四年时间便退耕还林了8400多亩土地,改造荒山草坡14000多亩。村民们私下开垦开荒的土地都种上了柳杉,这种树虽然经济价值不高,但却是水土保持最好的植物之一,而且一年四季都是绿油油的,看着就充满生气。

站在山顶,村里的小楼若隐若现

现在,滑石村的森林覆盖率已达82.6%,整个村子已成了森林中的小寨。滑石村的农人们用了20年的时间,终于又把绿水青山还给了大自然,在“滑石板”上创造了属于他们的绿色奇迹。

老王自豪地说:“听到好多地方吹嘘他们那儿是天然氧吧,但我们滑石板才是真正的天然氧吧……”

滑石村是一个有5000多人的大村子,开垦的土地还了林,又拿什么养活这么多人呢?老王告诉我,刚开始时,少了土地,他把全村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引导出去务工,把外出挣钱当成了村里的主要经济支撑。

青壮年劳动力都离了村,留守的只有些老弱妇孺。老王不失军人的豪爽和幽默,留守村里的村民们起了个类似军队代码的代号名唤“613899部队,“61”代表儿童、“38”代表妇女、“99”代表老人。在村里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后的那几年,老王便带着他的“613899部队耕种着村里剩余的2000余亩耕地,呵护好种下的树苗。

等到种下的树成了郁郁葱葱的山林,在外务工挣了钱的安土重迁的村民们又回了村,在村里开始了创业。老王告诉我,现在村里200头规模以上的养猪大户有十多家,2000规模上的养鸡大户也有好几家。老王还带着他的“613899部队响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号召,依托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发展林下经济,种了2600余亩的天麻、松茸、杜仲等食用菌和中药材。

老王说:“以前种树就只为了大家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没想到现在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好处,真是应了那句话‘感恩自然,自然就会回报你!’”

刚采收过的松茸基地

说得兴起,老王像个孩子般手舞足蹈起来,执意带我到村里转转,去看看村里的养殖大户。每到一户养殖大户家,老王都扯上一嗓子,把主人叫出来,然后像介绍自己的情况一样详细地讲给我听。

老王说:“现在政策好了,自己家搞养殖,国家还给补贴,你说,除了咱们国家,哪还有这样的好事!”说完又哈哈地大笑起来,脸上的皱纹又一条一条地从额头排列到了太阳穴。

参观村里的一家养猪大户

老王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希望。他说,自己养了几头大肥猪,全都是粮食喂养,没掺杂一点工业饲料,目的是保证猪肉的肉质。养这些猪是为战友和朋友们准备的,猪肉小贩来购买,每公斤得高出市场价至少5元才肯卖。

……

回程的路,得从山脚沿着盘旋的公路一直走到山顶,路旁的柳杉笔直的站成两排庄严的礼兵,庄严而又肃穆。到了山顶,村民们建起的小楼在一片绿色中若隐若现,一如王支书二十年前站在山顶看着村里星星点点的灯光,不同的是,现在的“滑石板”正是当时王支书理想中的样子……

路旁站成礼兵的柳杉

编辑

曾璐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