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看,这些五颜六色的“团子”是什么?
当动静记者来到位于凤冈县的遵义星丝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先就注意到了展示区里摆放的这些金黄色团子,据了解,这些团子是天然结成的蚕茧。
没有染色,没有化学物质,通过生物科技的改造让蚕宝宝吐出金色蚕丝——这就是遵义星丝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水星一号。该蚕种得名于星丝路公司的母公司水星家纺,由于其颜色金黄,又被称作“黄金蚕”。
“金色蚕茧每斤市场价比普通蚕茧高2—3元钱,品质好,颜值也高。”该公司股东章朝泽说,水星一号的蚕茧比一般蚕茧能拉出更长的丝,一般的茧往往只能拉出900米左右的蚕丝,而水星一号的蚕茧通常能拉出1600米左右的蚕丝,重量不会有明显区别,长度和质量却更优秀。
章朝泽告诉动静记者,星丝路公司计划在凤冈县种植5万亩蚕桑基地,当前在原材料、技术保障等方面都已经做足准备。基地建成投产后,可年养蚕18万张,产茧9000吨,再过两个月,配套的加工厂将生产水星一号七彩蚕丝、蚕丝被、家纺、服装、白厂丝、蚕沙中药枕、桑叶茶、桑果等系列产品,销往各大市场。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将以凤冈基地为中心,周边逐步辐射其他县,计划建成30万亩蚕桑基地,可创造5000个就业岗位,实现年蚕桑生态综合产值25亿元,茧丝绸工业产值20亿元,年利润8000万元,税收3000万元。
“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凤冈这一片打造成中国的‘蚕丝之都’。”章朝泽信心满满地说道。
对于已经脱贫的凤冈县来说,下一步的目标就是乡村振兴。在凤冈县扶贫办副主任陈奕看来,蚕桑产业是对于凤冈来说最佳的选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凤冈本地就发展过养蚕的产业,有过一段辉煌的时间。但随着市场形势变化、销路受限,发展起来的蚕桑产业在2000年左右几乎销声匿迹。直到最近,因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我们才把目光重新移了回来。”陈奕说。
作为上海市第三批援黔干部,陈奕之前在上海市奉贤区工作,而水星家纺,这家中国现代家纺业的佼佼者,刚好就坐落在上海市奉贤区。
“所以我带着水星家纺的专家来遵义凤冈考察调研,一看,这里的各项条件都非常适合现代蚕桑产业发展,本地政府和居民也都非常支持,一拍即合,才有了现在的场面。”陈奕告诉动静记者。
蚕桑产业,从桑到蚕,每一个环节都能生长出一套相应的产业。“桑树的桑叶、桑葚都可入药,桑枝可以用来培养食用菌。蚕除了结茧生丝,蚕蛹可以食用或入药,蚕沙也可拿来制作安神的枕头。”说起这些相关产业,陈奕如数家珍。
各类蚕桑副产品
“要想乡村振兴,最关键的是要留得住人。蚕桑行业本身是劳动密集型,技能培训简便,而且收益高,见效快,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自然就愿意回到家门口工作。”陈奕说,发展蚕桑行业,已成了凤冈本地振兴乡村的重要举措。
在凤冈,“星丝路”为当地发展带来了新思路。一根根金黄的蚕丝,将共同织出一条乡村振兴百姓富的黄金大道。
视频编辑 余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