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楼林立的贵阳,有这么一个色彩鲜艳又很安静的地方,它的名字叫板桥艺术村。
走进板桥,定然会被这片五彩斑斓的乐土所吸引。那些被精心修缮的老楼房,外墙大都涂上了浓郁的色彩,拐角处的楼梯涂成音符似的彩色阶梯,屋舍左右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生动的摆件……在一个处处彰示艺术高雅的地方,这些跳跃着的鲜艳色彩,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但知道板桥艺术村的人,其实并不多。
一进板桥大门就能看到指示牌,让游客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冬天,原本是一个寒冷的季节,但在板桥艺术村,那些明丽的景致会让人暂时忘却严寒,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的殿堂中,沉浸在这色彩的世界里。
只要能想到的地方,都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涂鸦
板桥艺术村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田园大道旁,因地处花溪区上板桥村而得名。这里曾经是上世纪60年代几家从上海、天津等地支援“三线”建设国有企业的所在地,本是贵州省粮食学校校区,后成立贵州晶体管厂,又改为贵州华昌实业总公司,2010年,合并组建为贵州华工工具注塑有限公司。
板桥的前身是华工集团,这里还保留着之前的很多物件
板桥艺术村依托红砖厂房建筑古朴悠然的优势,成立板桥艺术村文化产业园,以“艺术、创新、特色”的方式打造成为集绘画、书法、雕塑、旅游、娱乐、餐饮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大烟囱、红厂房、涂鸦墙,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厚的艺术氛围,令人为之驻足。
老工厂,老厂房,板桥的大部分建筑都是由老厂房改建
板桥艺术村保留原厂区建筑风格,添加潮流元素进行创意包装,原本老旧的红砖建筑“变身”成为知名的画廊、设计工作室、艺术展示空间、艺术家工作室、媒体融合地、学术基地、艺术机构、时尚店铺、特色餐厅及咖啡店等等。
艺术小道上色彩浓郁的建筑
当涂鸦艺术遇上红砖房,色彩蔓延至板桥的每个角落。漫游板桥,也不失为一种新奇别致的体验。怀旧者的寻梦园、探索者的“富矿区”、娱乐者流连忘返的销魂地、艺术家交流与创作的精神家园。
墙面成了众多艺术家发挥所长的地方
来到这儿,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艺术感受与人生感悟。
走进板桥艺术村,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众多的泥塑作品,有吹着唢呐的小哥,有哈切连天的胖子,还有吹号角的红军战士……似在欢迎着游客的到来。而不远处,“潜水艇”小吃店更显得于与众不同,潜水艇的前身是散装水泥罐,经过艺术家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改造,“板桥号”潜艇小吃店正式“营业”。
“潜水艇”小店。即使是破旧的设备,稍加修饰也能变成有味道入党小屋
再往前走,便能看到很多残旧、斑驳的机器设备,每一台老旧机床的性能作用都有详细的介绍。老设备旁边,有一个约为两层高大小的“机器人”。“机器人”基本都是由那些老设备的零部件组装而成,艺术家在它们身上涂抹上颜料,斑斓的色彩使得它们仿佛“活”了过来。
除了泥塑、“机器人”,艺术村里的涂鸦真是无处不在。地板、井盖、墙壁,目之所及的地方,通通都被艺术家们狠狠地洗礼了一把。无需添加任何滤镜,在这随手一拍,就是复古文艺片儿。
一进板桥的大门,就能看见守卫一样的机器人
继续往前,就到了艺术家工作室聚集的街道,绘画、书法、陶瓷、雕塑、插花等,应有尽有。站在道路中间,便看见有许多艺术作品直接被摆放在了工作室门口,来往的人留步欣赏,有兴趣的便会走进工作室,和艺术家们交流心得。
在很多艺术家的工作室门口,会摆上自己的作品
在老厂房里,除了感受工业和艺术的优雅碰撞,还能制作陶瓷、弹古筝、赏书画、学戏剧,亲身体验一把“艺术范儿”。如果运气好,可能会偶遇一些精彩的表演、丰富多彩的展览等。即使是在周末,也不用担心拥挤,安安心心看表演就好。
累了就找一处阴凉坐下,感受板桥的微风,看着过往的路人和板桥的美景交相辉映;或者找一加咖啡店,坐下看看书,看看窗外。饿了就继续前行,板桥的美食也是不容错过的,肥美的牛羊烧烤、具有民族特色的小吃美食,都能让人垂涎欲滴……
板桥在众多艺术家的努力下,赋予了新的生命和灵魂
色彩是奇妙的语言,填充着不经意的瞬间,冲撞着单调的日子,让平淡的生活变得充实饱满。在寻常的日子里,不如走进板桥艺术村,在这个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里放飞心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