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贵州正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当前,省科技厅等部门正畅通渠道推进“科技入黔”工作,积极争取科技人才入黔、科技成果入黔和科研机构入黔,让省外的科技力量助力我省重点产业绿色高效发展。今天,我们从一块电池背后的科技入黔力量说起。
这家位于台江县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里,两条亚洲规模最大的废旧铅蓄电池拆解生产线正在运行,我省80%以上的废旧铅蓄电池在这里回收加工为再生精铅,实现“退而不休”。曾经,提升铅的回收效率一度是企业的技术难题。
麒臻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晓东介绍,难点主要是在于温度太高。铅膏含水量比较大,熔点也比较高,要1200多度以上才能融化。
中南大学的技术团队为企业解决了难题,拆解出的铅通过低温熔铸和熔炼技术,实现了清洁回收,使该工厂生产出的成品精铅纯度可达到99.96%。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令红斌说,2020年开始同麒臻实业开展合作,完全淘汰了传统的鼓风炉技术。物料的熔点反应温度可以降低150度到200度左右,大幅度地降低了燃料的使用量,这个技术获得了2023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与此同时,技术团队将熔炼产生的尾气制成工业硫酸,还通过回收锅炉中产生的余热蒸汽,用管道输送就近售出。仅这两项,企业每天就能增收约5万元。
麒臻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晓东表示, 目前每天的产酸量大概是100至120吨,余热锅炉每小时向园区输送5吨蒸汽。2023年企业的年产值是27.4亿元,完成税收1.37亿元。今年预计年产值35亿元。
随着“科技入黔”工作的不断深入,今年企业还将投入资金7000万元用于产学研合作。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令红斌继续告诉记者,去年9月份贵州省科技厅带领了几十家贵州省企业到中南大学来洽谈合作交流事项,就在那个会议上,他们就跟麒臻实业沟通了下一步的合作意向。目前正在做自动化放酸系统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是粗铅精炼渣中的稀贵金属的提取与回收。
贵州黔东南州科学技术局局长李志刚说,去年同大湾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了4家创新创业平台,也邀请了中国工程院5名院士来黔东南州指导产业发展,加大对外交流合作的力度,让科技创新来引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过去一年黔东南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20亿,增速全省第一。
除了回收,电池生产也离不开科技助力。在这家安顺的新材料公司里,锂盐经过溶解、过滤、提炼等数十道工序,最终加工为新能源电池材料碳酸锂。工厂内一头是车间,另一头是“粤黔科技协作实验室”,生产中的每一道工序会第一时间送样至实验室检测。
贵州安顺远景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中心负责人莫庭练说, 配料、除杂、碳化、还有干燥都要取样,如果数据不达标,会马上停工做原因排查。
以科技驱动发展,企业在建厂之前就先建立了实验室,并和广东的科研力量进行了深度合作。
贵州安顺远景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俊伟介绍,安顺市科技局进行牵头和中山大学合作,和他们的需求比较匹配。中山大学的团队给他们提了一些除氟、除磷的方案,目前他们厂的氟、磷要求已经远远超过国家标准。其中有不少的成果已经转化到生产上去,成本下降了40%左右,能耗能下降至少30%。
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刘法谦说,通过和企业的合作研发,把产品的纯度做到了电池级的水准,下一步的重点是把碳酸锂的成本再降10%到20%。
去年,远景新材料公司获评了高新技术企业,在普定经开区内,获得这样荣誉的企业共有6家,科技创新成为园区发展的“一号动能”。
贵州省普定经济开发区办公室主任洪海说,普定经开区2023年完成了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同比增长了621.08%。
贵州省安顺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郭正举表示, 2023年以来,安顺市成立了全省首个粤黔科技协作工作联络站,促成了9家民营企业与6家广州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把科技前沿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运用到贵州的实体经济上来。
过去一年,贵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6440亿元,增速超过14.2%。“科技入黔”不断拓宽科技协作渠道,让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实现“双向奔赴”。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杨松说,接下来围绕贵州省“富矿精开”和六大产业基地建设,积极争取科技人才入黔、科技成果入黔、科研机构入黔,助推贵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通过“院士贵州行”,将矿产、新材料、大数据等领域的科学大家请到贵州指导科学研究,促成院士和地方形成更为紧密的科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