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铭记“黔岭丰碑”!听专家学者讲述贵州抗战记忆

动静原创
1747402560
积分商场
动静原创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贵州将开展重大主题宣传活动。今天(5月16日),省委网信办组织开展“黔岭丰碑·贵州抗战记忆”网上重大主题宣传暨“点子贵州”网络传播策划活动,邀请来自高校、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深挖提炼省内抗战史料,为即将开展的活动汇集智力资源。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是中国抗日战争大后方唯一的陆路运输线及国际援华物资的大动脉,贵阳图云关发展成为抗战医疗救护指挥中心和实战战场,湄潭民众为西迁的浙大师生提供一方僻静之地……如何让这些震撼人心的历史记忆穿透时间的浩渺烟海,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参加此次策划活动的专家学者们纷纷畅所欲言。

“贵州作为抗战大后方,为前线贡献粮食,还出兵出民工,修路修飞机场,做了很大贡献。据统计,当时贵州出的民工就有1200万人次。” 省委党史研究室二级巡视员李朝贵表示,贵州的抗战故事中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人事物值得深入挖掘,可以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短视频、漫画等方式进行传播,迅速掀起弘扬抗战精神的热潮。

贵阳市政协原副主席杨永楦的父亲杨锡寿曾作为战地医生参加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在贵阳图云关,与来自波兰、德国、奥地利、罗马尼亚等国的国际援华医疗队一道,为在抗战中受伤的士兵与当地民众治病救伤。“我特别希望能够在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的时候,和众多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后人共同缅怀我们的先辈,缅怀救护总队流血流汗的故事。”杨永楦表示。

“当时,西迁贵州的高校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浙江大学,在遵义、湄潭一住就是7年,对于开启民智、启发民风起了很大作用。”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谢廷秋认为,要讲好贵州抗战的故事,还需注重抗战遗址遗迹的开发工作,可以通过举办抗战主题的绘画展、音乐会等艺术形式,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贵州的文旅发展。

记者

陈思思 阮博文 李发静 朱美云

编辑

任绍文

责编

陆勇

编审

王玺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