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逛吃贵州丨追溯“月饼”的源头,很可能跟古老的“胡饼”有一点关系

动静原创撰文:周之江
1695440940
动静原创

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月饼当然无可争议属于一种“饼”,所谓饼,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一种扁状的面食。但在中国古代,饼的范围,可比现在人认识的要大很多。

晋人束晳有一篇《饼赋》,他就说,古代的天子到了仲春时节,按照礼仪食麦,但吃的是麦饭,而不是面饼。而且,在他看来,“饼之作也,其来近矣”。

在束晳的时代,饼甚至还是个面食的统称。所谓的春宜曼头,夏宜薄持,秋宜起溲,冬宜汤饼。拆开来一个个说,曼头就是馒头,但跟现在的实心馒头也有区别,要“薄而不绽”,还得“䑋色外见”,接近于薄皮包子。

至于薄持和起溲,按照流沙河先生的解释,薄持饼大概是摊面皮,既薄且大,裹着凉菜冷吃,因为天气热嘛。这玩意现在也还有,很像是北方人吃的春饼。而秋季的起溲饼,面粉浸透谓之溲,起是发酵,做成薄皮,夹以肉馅,煎成锅贴。我觉得未必让人信服,还不如笼统的说成是发酵饼。

最后一个汤饼,居然是面条类。流沙河解读得很生动——

再看汤饼吧,汤锅沸涌之后,脱去衣服,挼捏面团,“面弥离于指端,手萦回而交错,纷纷,星分雹落”,很像煮揪面皮。所谓汤饼,显然不只揪面皮吧,水饺、馄饨、面条皆是。煮熟捞起,“白若秋练”,又像是拉面了。然后“濯以玄醢”,就是用深色的炸酱淋在上面,“抄以象箸”,就是用象牙筷子搂底抄转,使之和匀。接着写吃汤饼的姿势:俯身食案,腰伸长如虎踞,双膝跪席。很快吃完一碗,再来一碗,忙坏厨师。写馋相甚有趣,还说到案旁的侍仆们偷眼瞟,舔嘴唇,吞唾液。汤锅沸涌之后,脱去衣服,挼捏面团,“面弥离于指端,手萦回而交错,纷纷,星分雹落”,很像煮揪面皮。所谓汤饼,显然不只揪面皮吧,水饺、馄饨、面条皆是。煮熟捞起,“白若秋练”,又像是拉面了。然后“濯以玄醢”,就是用深色的炸酱淋在上面,“抄以象箸”,就是用象牙筷子搂底抄转,使之和匀。接着写吃汤饼的姿势:俯身食案,腰伸长如虎踞,双膝跪席。很快吃完一碗,再来一碗,忙坏厨师。写馋相甚有趣,还说到案旁的侍仆们偷眼瞟,舔嘴唇,吞唾液。

据说,以面粉为原料的饼类,也就是所谓的“胡饼”,很可能是个舶来品。有学者研究指出,“胡饼”是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发现的唯一一个“胡”与非汉语语素构成的合璧词,由匈奴语语素和波斯语语素构成,又叫作“炉饼”,形制上跟今天的烧饼类似。在炉中烤制而成,上着胡麻,中间可夹馅。

直到明代,“胡饼”这个词也还在用。比如,明代蒋一葵编撰的《长安客话》,成书在万历年间,说是“长安”,其实只是把长安一词作为帝都的通称,讲的是其实北京的事情。书里说,“水瀹而食者皆为汤饼,今蝴蝶面、水滑面、托掌面、切面、挂面、馎饦、馄饨、合络、拨鱼、冷淘、温淘、秃秃麻失之类是也。水滑面、切面、挂面亦名索饼。笼蒸而食者皆为笼饼,亦曰炊饼。今毕罗、蒸饼、蒸卷、馒头、包子、兜子类是也。炉熟而食者皆为胡饼。今烧饼、麻饼、薄脆酥饼、髓饼、火烧之类是也”。

“胡饼”传入中国,大约是在汉代,很快成为一种大众食品,一直流传到今天。虽然历史上有过这样看起来,月饼属于有馅的饼类,而且主要制作方式也是烘烤,跟古老的“胡饼”确实有着很深的渊源。不过,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月饼”,当然早就已经彻底被“中国化改造”了。而且,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简直形形色色,千奇百怪,我觉得,这还真是文化交流融合、发展演变特别有趣的结果。

编辑

张僡

责编

李佳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