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暑假陆续开启,近期,多地教育等部门启动“官方”暑假托管班引发关注。
7月2日,记者从北京市教委了解到,暑假期间,北京市将启动面向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的暑期托管服务,即日起学生和家长可按照各区明确的报名方式报名参加。托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提供学习场所,开放图书馆、阅览室,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等。托管服务不组织学科培训和集体授课,将适当收取费用,并对家庭困难学生免收托管服务费用。
针对暑期学生托管服务,网友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暑托班怎么“托”?课程、场地、师资怎样?记者在北京、上海、江苏、湖北等地做了探访。
01
带娃难,多地启动小学暑托班
“暑期孩子待在家里,家长挺‘头疼’的。”江苏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家长义工孙媛媛说,“平时课后服务从下午4点半到6点,孩子留在学校写作业、做游戏,帮不少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希望假期公益托管班办起来!”
近期,多地暑假托管班启动,发愁暑期“看护难”家长纷纷表示,安全、可靠、实惠的“官方”托管服务大家很需要,“太暖心了”。
北京市教委发布的通知显示,北京市基础教育系统将面向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开展托管服务。托管服务将由各区教委组织,适当收取费用,对家庭困难学生免收费用。
北京市中小学将于7月15日正式放暑假。北京一位校长表示,目前正在收集学生托管需求,加紧制定具体方案。记者从西城区教委了解到,西城区教委将在每个街道安排1至2所小学作为暑期托管服务承办学校,为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家庭确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暑期托管服务。
5日,2021年上海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正式开班,数万名小学生将在全市543个办班点体验“快乐不简单”的暑托班生活。
上海市教委介绍,暑托班共分两期,自7月5日开始,至8月13日结束,凡具有上海小学学籍的学生均可报名参加,每班招生一般不超过50人。在上海,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已连续八年成为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除2020年受疫情原因停办之外,累计共开办暑托班2382个,服务小学生超18万人次,参与的大中学生志愿者超6万人。
02
怎么“托”,课程、场地、师资如何
“手抄报,可以写字也可以画画,关键是通过字、画要表达某一主题。”在武汉市武昌区秦园路社区青少年暑假社区托管室,50位小朋友正在学习制作手抄报。
5日,武汉首批114间市级托管室正式对外开放。在秦园路社区,记者看到托管室依托社区青少年空间建成,200多平方米的托管室内配有课桌椅以及电子钢琴、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由1位任课老师和4位工作人员负责现场管理。
据了解,6月底,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启动2021年青少年暑假社区托管项目,面向武汉学籍小学生开设200多间托管室,提供免费公益社区托管服务。托管课程设置包括国画书法、体能智能、播音主持等。优先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低收入双职工子女等青少年。
在上海,小学生爱心暑托班由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教委等单位组织。漕河泾街道团工委副书记王骅表示,今年暑托班设置涵盖历史人文、手工制作、传统文化、科普知识、益智游戏等近60门课程,由高校师生和漕河泾街道共同打造,同时号召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参与,力求为孩子提供丰富课程。
“大手牵小手”是上海市暑托班的另一特色。今年上海共招募超过12000名学生志愿者,以确保暑托班按师生比1∶5配备相应带班工作人员。
据北京市要求,托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提供学习场所,开放图书馆、阅览室,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等。不组织学科培训和集体授课。同时,托管服务承办学校要做好学生安全工作,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实行校园封闭管理。
03
“托”起来,还要“管”得好
针对暑期托管班,部分受访教委和学校负责人表示,办好暑托班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要结合各地实际,充分盘活各类资源,增强服务的针对性、精准性,真正解决群众的实际需求,服务于孩子健康成长。
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江伟鸣表示,上海今年继续实现暑托班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全覆盖。同时,办班点还走进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五个新城等重点区域,各区也结合区域实际,盘活各类场地资源,在园区、商圈、楼宇周边开设办班点,服务在线新经济等行业青年人才的实际需求。
“我们一手抓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一手抓校内课后服务供给,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暑期,泰州市部分小学还将继续开展公益暑托班,用学生‘在校有为’打消家长‘托管真空’的顾虑。”泰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万永良说。
武汉自2009年起开办青少年寒暑假日间托管室,为青少年免费提供课业辅导、素质课程和活动空间,惠及青少年超过100万人次。武汉市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指导中心工作人员杨青告诉记者,不少家长希望托管室的课程设置更规范、更具延续性,还有家长希望增加餐饮服务。他们正在积极收集各方意见,进一步推进公益托管服务普及化、规范化和精准性。
教育界人士也表示,暑期是孩子亲近自然、接触社会的好机会,家门口有了“托管班”,家长也不应“一托了之”。
作为一项新的教育服务政策,如何理解其初衷和内涵,如何顺利推动以及让学生真正受益?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凯表示: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为何纷纷安排暑期托管班服务?这种托管服务与日常教育教学服务又有何不同?从政策颁布的初衷来看,安排面向中小学生的暑期托管班服务,是基础教育系统为扎实推进“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从政策延续角度看,伴随着暑假将至以及“双减”工作的不断推进,暑期托管班实际上是学期内学校课后服务向暑假的延伸。从服务属性来看,托管服务是典型的公益服务,各地出台政策的条文基本上都要求适当收取费用,对家庭困难学生免收托管服务费用,以体现公益性。从服务主体来看,学校是绝对的核心,同时辅以环保、体育、宣传、企业以及社会组织。从服务内容来看,主要有两类,一是开放学校的教室、运动场、图书馆、阅览室等场所,承担基本的学生托管服务;二是组织、开发或者购买一些素质教育类活动课程让学生选择修习,提高综合素养。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几乎都明确要求在暑期托管服务中不得组织学科培训和集体授课。
出台暑期托管政策有诸多现实意义。前一阶段如火如荼的“双减”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伴随着暑期的到来,离开学校的学生会不会又被各类培训机构拉拢过去,前一段时间的“双减”工作成效会不会因此被消减,这些疑虑随着暑期托管政策的出台都将烟消云散,让广大家长看到了政府延续政策的决心和智慧。而且,这一措施确实破解了很多家长面对外出工作和在家教育孩子的两难问题,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作为一项新政策,暑期托管班服务在开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扎实推进暑期托管班服务,将新政策用顺用好,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树立新质量观。一是以增强家长的获得感为质量标准,在经费来源上坚持政府主体买单,坚持服务的公益属性,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收取费用。切忌将托管服务转包给校外培训机构,将托管服务变为培训机构堂而皇之进入学校的捷径。二是以增强教师的获得感为质量标准,在师资构成上形成多元化结构,一定要注意避免给教师带来新的过重负担。平心而论,假期对平日忙碌操劳的教师而言,是一项盼望已久的“福利”,既可以让教师通过度假放松身心,也可以让教师在假期里提升自我。一旦被安排了托管任务,对于教师而言,假期就相当于被变相剥夺。各地应在鼓励教师参与的基础上,通过招募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引入社会机构等各种方式解决师资问题。三是以增强孩子的获得感为标准,要让孩子能享受假期,谨防将暑期托管班服务变为“新学期”。暑期托管班服务决不能变相延长孩子们的学习时间,要坚决防止把暑期课变为补习课,把活动课变为训练课,要避免公共服务的初衷被消解或扭曲,把暑期变为孩子拉开学业差距的新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