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
将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促进工程”
发布会上,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将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促进工程”,从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升级三个方面大力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工信部表示,将着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在中小企业落地应用,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一批成本低、见效快、适用性强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到2022年底,组织100家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为10万家以上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推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业务“上云”。
此外,工信部将鼓励中小企业积极融入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扩大在线教育、协同办公、互联网医疗等在线服务覆盖面,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依托互联网搭建新型创新创业平台,强化数字资源权益保护,培育智慧零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等新增长点。同时,还将不断夯实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基础。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一级巡视员 叶定达:发挥中小企业作为数字经济发展主力军的重要作用,不断夯实中小企业作为数字产业化先锋力量的重要地位,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水平,推动中小企业更快、更好、更多拥抱数字经济。
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梯度培育
《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将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构建优质中小企业评价体系,建立从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将建立分层评价指标。制定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和培育办法,在各省制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评价标准和办法基础上,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评价和培育办法。同时,完善分类培育办法。通过“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双创”活动、着力发掘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定制专属服务包、开展“专精特新万企行”等活动,精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此外,还将打造各类培育载体。大力培育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等各类平台载体,加强对不同企业群体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局长 梁志峰:力争到2025年,通过中小企业“双创”带动孵化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千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逐步构建起“百十万千”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示范引领更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不断做优做强,真正形成中小企业万马奔腾的繁荣景象。
支持更多符合条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挂牌融资
《规划》发布会上,工信部表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资本市场的优质标的,下一步将进一步推动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发挥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持作用,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工信部将对拟上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分类指导、精准培育、投融资对接,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同时,构建常态化的发现培育和推送辅导机制,推动证券交易所、新三板为有上市或挂牌意向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全流程、全周期咨询服务,支持其加快对接资本市场。
此外,工信部还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债券融资,鼓励开发更多适合中小企业的债券品种,完善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增信机制。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对接资本市场。进一步畅通股权投资基金“募投管退”各环节,引导其为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创新”。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 王海林: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北、沪、深交易所和新三板的市场定位,加强对这些优质中小企业的分类指导,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并探索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请在新三板挂牌开辟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