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五年保持全省第一 ,黔西南州经济如何从“挂末市州”到“领跑先锋”?

动静
1567478340
积分商场

在今天上午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贵州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发布会上,黔西南州州长杨永英公布了这些数据,并笑着说:“黔西南州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从过去的“挂末市州”变成了“领跑先锋”。

“从过去‘水贵如油’的石山区到‘水美山美’的小江南”

“从昔日的‘石旮旯’变成了美丽的‘花果山’”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经不再是梦想。”

发布会上,杨永英用一个个具体的变化描述了黔西南州建州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被打上“贫穷落后”烙印的黔西南,正在撕下贫困的标签。

黔西南州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43.23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5.8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3.75%下降到5.02%,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黔西南州成功地将33.85万群众搬出了深山区、石山区,搬进了城镇,搬出了新市民,搬出了新生活,成为全省搬迁人数最多、搬迁完成最早的市州。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成“组组通”公路4696公里,提前一年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组组通硬化路;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374个,全州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全面解决; 156个深度贫困村实现“安全用电”;全州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4G基站网络全覆盖。

在产业扶贫方面,扶贫产业已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态势,产业链链接到贫困村,产业链项目覆盖到贫困户,带动了2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

在“三保障”方面,累计资助贫困学生266.78万人次,实现“应助尽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受益18.36万人次,实现“应保尽保”;实施农村“危改”“三改”33.29万户,实现“应改尽改”。

二.城镇建设快马加鞭 城乡一体快速融合

建州以来,黔西南州的城镇化率从1982年的7.2%提高到了2018年46%。

这37年,黔西南的城市“长”大了。州府兴义市城区从10平方公里“长”到近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从10多万人“增”到近50万人。

这37年,黔西南的城镇“长”特了。贞丰的者相,从一个普通的集镇变成了旅游小镇;普安的江西坡,从一个普通的集市变成了茶旅小镇;义龙的鲁屯,从一个小村落变成了文化古镇……19个示范小城镇,引领全州小城镇加快发展。   

这37年,黔西南的乡村“长”美了。兴义的纳灰村,入列全国美丽乡村,每年接游客上百万人次;习近平总书记十年前视察的义龙楼纳、兴仁鲤鱼坝两个贫困山村,已变成3A级景区;贞丰纳孔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录……全州350个美丽乡村,各显特色,各展风采。

三.黔西南不再遥远,逐渐成为大西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铁路从无到有,1992年南昆铁路建成通车,结束黔西南州不通铁路的历史;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通车里程突破500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高速铁路从无到有,盘兴高铁正在加快建设,兴(义)百(色)高铁正在规划建设;机场航线从无到有,兴义万峰林机场开通了飞往全国15个重要城市的航班,年旅游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

供排水网“城乡灌通”。全州建成大中型水库124个,总库容从1.2亿方提高到7.6亿方,城镇自来水通水率100%,农村安全自来水普及率87.3%。

电力建设前所未有,南北盘江梯级电站建成发电,先后建成一批火电、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全州电力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年发电量突破300亿度,黔西南从过去的“油灯照明”变成了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信息网络“连通世界”。建成通信光缆6.3万公里,上链带宽达700Gps,全州建成4G基站9000个,行政村通光纤率达到100%,1347所学校接通教育云大数据专线。

四.从过去的“穷乡僻壤”变成了旅游胜地、康养之都

全州森林面积从1982年的220万亩增加到2018年的14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8%,过去的石漠化山地变成了“花果林”。

全州水环境质量、地表水水质优良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在100%,“两江一河”变成了千里精品旅游线。

全州城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9%以上。黔西南从过去的“穷乡僻壤”变成了旅游胜地、康养之都。8月29号,国家气象局授予了黔西南州“四季康养之都”的称号。

记者

余跃 梁林杰

编辑

兰杰欣

责编

孔薇

编审

李铁流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