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诗不可说丨蝉迎节又换,秋风初报凉,再说立秋节气

动静原创撰文:孙秀华
1723035660
动静原创

今天是甲辰年立秋。立秋是古人极为重视的“四时八节”之一,从国家祭典到民间风俗都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文士也多有歌咏,形象生动,感慨深沉。而所谓“四时”即春夏秋冬四季,“八节”便是标识四季开始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以及标识四季分别过了一半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再就全年来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这个节气一到,明明白白提醒你这一年的一半当真已经过去了!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时光如流水匆匆,时间都去哪了?

白云往还,岁月悠悠,一千多年前,唐文宗开成年间(公元836-840年)开启的国家典礼立秋日祭祀西岳华山,明确见诸诗篇。唐代李景让《寄华州周侍郎立秋日奉诏祭岳诗》有曰:

关河豁静晓云开,承诏秋祠太守来。

山霁莲花添翠黛,路阴桐叶少尘埃。

朱轓入庙威仪肃,玉佩升坛步武回。

往岁今朝几时事,谢君非重我非才。

诗歌题目表明,皇帝诏曰立秋日要祭祀西岳华山,于是指令华州刺史“周侍郎”代天子进行典礼,此即“遣官致祭”。此时的华州刺史是周墀,周墀于唐武宗时任工部侍郎,出为华州刺史。而诗歌的第二句说“承诏秋祠太守来”,也即表明,唐武宗时立秋日祭祀华山实则被确认为“秋祠”,已然成为惯例。接下来的诗句,如“山霁莲花”,则指向秀丽险峻的华山西峰莲花峰;而“朱轓入庙”云云,则明示祭祀大典是在被尊为“五岳第一庙”的西岳庙庄严隆重举行。最为关键的是尾联“往岁今朝几时事,谢君非重我非才”,寄赠诗歌的作者李景让不由感叹,往年立秋日的那些祭祀典礼仿佛就在眼前,感谢君恩深重,我才德不堪,惭愧啊惭愧。那么,李景让为什么如此感慨万端呢?

嗯,我们看看周墀的酬答诗作便可明了了。周墀《酬李常侍立秋日奉诏祭岳见寄》诗云:

秋祠灵岳奉尊罍,风过深林古柏开。

莲掌月高圭币列,金天雨露鬼神陪。

质明三献虽终礼,祈寿千年别上杯。

岂是琐才能祀事?弘农太守主张来。

诗题中的“李常侍”即李景让。李景让于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入为中书舍人,后出为华、虢二州刺史;唐武宗会昌初年,任右散骑常侍。周墀此诗最后说“岂是琐才能祀事?弘农太守主张来”,“弘农太守”原误写作“洪农太守”。“弘农郡”最早为汉武帝设置于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郡治在秦国名关函谷关,县名弘农……唐朝时,弘农郡分为陕州、虢州,虢州仍治弘农县。李景让曾出任华、虢二州刺史,故而周墀以“弘农太守”尊称之。如此理顺,则也便揭开了谜底:曾经出任华州、虢州刺史的李景让上书皇帝,最终确立了立秋日“秋祠”西岳华山的典礼。那么,为什么立秋节气要隆重祭祀西岳华山呢?古人认为,这春夏秋冬“四时”是有方位的,秋天对应的正是西方,如此一来,则西岳华山正可作为“西方”的标志,被认为是秋深蓐收之神圣所在。而尽管华山的方位其实是在唐朝都城长安的东面,但从东都洛阳的视角看,“西岳”之说没有任何疑问。于是,立秋日祭祀华山得到确立。而若干年后,一直延续到唐武宗时代,周墀出任华州刺史奉诏立秋日祭祀华山,李景让寄诗勉励,周墀于是推重李景让,写下了此酬答诗篇。

无独有偶,中唐的两位大家白居易、李绅,也曾在立秋节气互相寄诗致意。白居易《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州节度使李二十尚书》诗曰: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

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

披襟有馀凉,拂簟无纤埃。

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

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

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

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

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

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

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杯。

“汴州节度使李二十尚书”即李绅,就是写“锄禾日当午”的那个李绅,李绅排行二十,时称李二十。人们往往会觉得他与白居易“不搭”,但其实他们生逢同一时代,且有知交,甚至白居易还给李绅写了“家庙碑铭”。关于李绅任“汴州节度使”,白居易《淮南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赵郡李公家庙碑铭》有曰:“文宗知公全才,以汴难理,乃授钺,俾镇绥之。”这也对应了诗篇中的“君位日宠重”一语。

李绅名声很大,唐穆宗时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为“三俊”。据《新唐书·李绅传》载曰:“李绅……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亦有“闲吟‘短李’诗”之语。李绅《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诗云:

深夜星汉静,秋风初报凉。

阶篁淅沥响,露叶参差光。

冰兔半升魄,铜壶微漏长。

薄帷乍飘卷,襟带轻摇飏。

此际昏梦清,斜月满轩房。

屣履步前楹,剑戟森在行。

重城宵正分,号鼓互相望。

独坐有所思,夫君鸾凤章。

天津落星河,一苇安可航。

龙泉白玉首,鱼服黄金装。

报国未知效,惟鹈徒在梁。

裴回顾戎旃,颢气生东方。

衰叶满栏草,斑毛盈镜霜。

羸牛未脱辕,老马强腾骧。

吟君白雪唱,惭愧巴人肠。

他们二人诗作里都用了“裴回”的说法,白诗在第十句,李诗在第二十三句,其实这“裴回”即徘徊。白居易诗篇前十二句都是在描绘自己立秋日当晚月下徘徊的情境与感受,突出的有两点,一是“不惜光阴催”,有“岁月忽已晚”之心惊;二是“体适心悠哉”,月下徘徊,思慕友人。李绅奉酬诗作前十句至“此际昏梦清,斜月满轩房”为第一层意思,描摹立秋日的月下“相思”,与白诗的歌咏形成联唱对唱;此后则旨在表达自己的“报国”之情,其中“老马强腾骧”之语虽含自谦之意,却颇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

同为“大历十才子”的司空曙、卢纶也留有共同唱和的诗作。司空曙《和王卿立秋即事》诗云:

秋宜何处看,试问白云官。

暗入蝉鸣树,微侵蝶绕兰。

向风凉稍动,近日暑犹残。

九陌浮埃减,千峰爽气攒。

换衣防竹暮,沈果讶泉寒。

宫响传花杵,天清出露盘。

高禽当侧弁,游鲔对凭栏。

一奏招商曲,空令继唱难。

卢纶《和太常王卿立秋日即事》诗曰:

嵩高云日明,潘岳赋初成。

篱槿花无色,阶桐叶有声。

绛纱垂簟净,白羽拂衣轻。

鸿雁悲天远,龟鱼觉水清。

别弦添楚思,牧马动边情。

田雨农官问,林风苑吏惊。

松篁终茂盛,蓬艾自衰荣。

遥仰凭轩夕,惟应善宋生。

司空曙的和诗移步换景,铺排生发,花团锦簇,富贵堂皇。卢纶的和诗最为突出的是用了“潘岳赋”的典故,所谓“潘岳赋”是指西晋潘岳写下的名篇《秋兴赋》。潘岳字安仁,又被称为潘安,是著名的美男子。潘安三十二岁时,头上有了白发,深感仕途不顺,感慨于宋玉、贾谊悲秋的典故而写下《秋兴赋》,从而留下了成语“白发悲秋”。

卢纶和诗结语又说“惟应善宋生”,这个“宋生”便是指战国时代楚国宋玉,而“善宋生”又有“喜宋生”“苦宋生”的两个不同版本,但这一“喜”一“苦”,其实皆不可取。而“善宋生”之说,实则也直接来自潘岳《秋兴赋》,意思即“善乎宋玉之言”。潘岳《秋兴赋》有曰:

善乎宋玉之言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而此被以之为“善”,认为是最佳“秋语”的“宋玉之言”,最初的源头是宋玉的名篇《九辩》,潘岳《秋兴赋》作了引用并加以礼赞。

而这个发起诗歌雅集酬唱的“太常王卿”是谁,已不可考;“太常王卿”的那首原作《立秋日即事》诗也早已佚失不存。但“太常”是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从司空曙、卢纶两首和诗倒推,此“太常王卿”所写,或主要是时序变迁、风凉暑残、风物美好、国泰民安等大意,并于诗中明言号召文士们加以唱和。

来源:新华社

蝉迎节又换,秋风初报凉。关于立秋节气,本专栏去年已写有文章《立秋,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但今年又恰逢其时,便复又检阅一番,觉得还有好多意思可以叙说。于是重新阅读资料文稿,再将读后感想与诸君共享,望读者朋友们多多指正,感谢大家!

编辑

刘泳林

责编

飞宇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