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主创人员:罗莎、项蕾、何华琳、赖卓、廖云飞、袁小敏、孙飞
2013年11月,任教于铜仁学院的果树学博士张绍阳,积极响应学校工作安排,作为铜仁学院“硕博下基层”活动首批人员,前往沿河自治县沙子街道挂职。
从事科技服务以来,张绍阳怀揣经世致用梦想,始终不忘学校重托和沿河父老乡亲期盼,尽职尽责,积极主动,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克服种种困难,勤恳务实,在沙子空心李产业技术研究与服务活动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
沿河自治县为国家级贫困县和贵州省12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其扶贫攻坚工作异常艰巨。沙子空心李,果实品质独特,被誉为“贵州第二茅台”,为沿河自治县农业三大特色产业之一,是沿河自治县发展产业扶贫的重点特色产业。
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交通和经济等基础发展比较滞后,沿河的果树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稀缺,大部分空心李种植户基本上都没有接受过李树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空心李栽培较专业种植户也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技术培训,特别是当前推崇的绿色无公害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使得60%以上投产李园平均亩产难以超过800斤,品质上也良莠混杂,平均每亩收入远远低于预期,严重影响多数空心李种植户积极性。
为解决种植技术短缺问题,张邵阳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带领研究团队整理和完善了《沙子空心李秋冬季栽培管理技术简本》《沙子空心李春季栽培管理技术简本》《两三年生空心李幼树全年管理技术简表》《投产空心李树春季管理技术简表》等专业化指导方案,初步制定了《不同树龄空心李病虫害防治参考方案》。并根据季节需要,推广了空心李栽培管理相关技术21项,解决技术难题12个,积极开展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约30次1000多人次,同时建立微信群适时向街道村干部和200余名果农发布技术信息,直接为23户(含1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个公司、1个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撑和累积约3万元的农用物资。
沙子空心李果实不耐贮藏,成熟果实在常温下难以存放,而且空心李多集中在7月中下旬成熟,上市时间仅有短短半月,使得空心李鲜果销售压力空前巨大,很有可能形成鲜果暴增价格陡降果农损失惨重的发展隐患。
针对这一问题,张绍阳将自己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投注到沙子空心李果实贮藏保鲜问题上。他前后花费三四个月的时间准备好实验场所、仪器设备、试剂等实验基础条件,利用冰柜控温控湿,从10余种沙子空心李果实贮藏保鲜技术方案中筛选出适宜方案,使空心李果实保鲜期由先前两到三天延长到7周左右,超过先前的保鲜期2周目标,获得了该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突破。
要实现对沙子空心李特色农产品资源的高效利用,发展沙子空心李果脯,是缓解鲜果销售市场压力、延长空心李产业链条、增加果实产品附加值以及壮大沙子空心李产业品牌的重要一步。
张绍阳同新建民营合资企业贵州康大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带领研究团队将李果脯加工传统工艺包含的挑果、刻伤、清洗、室温静置盐渍、盐坯曝晒等10个加工环节,调整成仅有7个加工环节的过渡型加工工艺,同时也对李果脯的口感进行调整和改进,随后又考虑利用后盐渍溶液可能会污染环境,又将原有的过渡型加工工艺改进成简易型加工工艺,该工艺实际可操作性强,所制成的果脯制品口感也优于先前果脯制品,已得到大部分品尝者认可。
目前,过渡型和简易型两种工艺中糖渍盐渍两种溶液重复利用研究也已基本完结,并帮助康大食品有限公司申请到贵州省科技厅项目基金支持约115万元,现正着力筹划厂房建设,以完成果脯加工技术研究最后优化和进行该技术产业化应用。同时,研究团队又研发出乌绿色低糖药食两用空心李果脯加工工艺,已筛选出果酒品质澄清工艺并正在进行方案优化。
今年年底,张绍阳将结束在沙子的挂职工作,他表示将会以科技特派员身份继续从事此项工作,打算再用三到四年时间,继续推进冷藏保鲜技术产业规模化应用,协助贵州康大食品有限公司建立约3000平方米的果脯果酒加工厂房,实现每年生产30吨果脯果酒目标,推进早熟和晚熟空心李种质苗木适度规模发展和高海拔空心李种植推广,进而延长鲜果上市时间,推动沙子空心李优质高产简易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在全县各乡镇广泛性有力执行,提高空心李产量和品质,强化沙子空心李产业品牌,实现沙子空心李闻名畅销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