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左尚武部长的介绍。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再次感谢两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直播已结束!
感谢左尚武部长的介绍。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再次感谢两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二是抓住关键点,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干部人才保证。站在统筹"树木"与"森林"的高度,全覆盖开展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集中分析研判,持续深化干部履职跟踪评估,统筹使用好各年龄段各领域各类型干部,以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以更大力度、更强措施培育集聚人才,简化程序引进各类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3364人,深入实施"峰林人才计划"和"雁归行动",让广大人才看到发展前景和惜才诚意,不断集聚黔西南州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各类优秀人才。抢抓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机遇,建立"师徒式"帮带机制,帮带培养医疗人才403名,培育"土专家""田秀才"423名,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三是找准突破点,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坚持"守正笃行、久久为功"的精神作风,以"小切口"寻求"大突破",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在村级组织减负方面,探索创新"4354"工作机制(坚持州县乡村"四级联动",制定村级组织主体责任、协办事务、负面事项"三张工作清单",实施减工作事务、牌子制度、会议文件、报表材料、督考调研"五项减负行动",落实干部、经费、项目、政策"四项赋能措施"),处理好"应尽之责"和"应减之负"的关系,为基层松绑赋能,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中央、省推广。在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本领能力方面,立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紧盯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骨干"两支队伍",依托县乡党校主阵地以及开放大学、职校等渠道,通过乡村振兴工作实践锻炼,大力实施学历能力"双提升"行动,全面提高一线队伍履职能力本领。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着眼全州干部队伍建设和2026年换届需要,集中开展优秀年轻干部专项调研暨县(市)领导班子运行情况调研,及时把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出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选拔使用,着力建设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黔西南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产业强州""文教兴州""和谐稳州"战略部署,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黔西南实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是瞄准结合点,构建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坚持把抓基层党建作为首要工程,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在总结基层党建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制定推进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研究出台农村、城市、机关、国企、高校、公立医院、新兴领域、中小学校8个行动实施方案,配套出台推进村级组织减负、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和乡村振兴骨干学历能力"双培养双提升"行动2个保障性文件,构建起基层党建"1+8+2"制度体系。在农村,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实施固本强基、人才聚集、素质提升、强村富民、乡村善治、示范引领"六项行动",持续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村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城市,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施改革赋能、网格赋能、队伍赋能、"红色物业"赋能、阵地赋能、制度赋能"六项行动",全力推动"一市一示范"试点创建工作。同时,统筹推进机关、国企等领域基层党建,注重积极发挥比较优势,提出优化组织领导、工作运行、人才培养、思政教育、考核激励"五项机制",推动构建高质量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体系,为全面实施"文教兴州"战略注入强劲动能。
推动高质量发展,基层党建至关重要。请问在党的建设方面,黔西南有什么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三是持续发挥平台优势。充分利用全州各类大型会议、活动平台,按照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思路,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招商,争取项目签约,产业落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融合,助推全州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认真总结大会经验,不断探索"以会促建、以会促产、以会促变"的新模式,巩固会议成果。加强与参会企业对接,推动招商引资、引才,培育和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
四是持续推进深度融合。按照四季不同美景特色,春天打造"人间仙境,花海天堂"特色赏花旅游活动,夏天打造"游兴义,享清凉"山地特色避暑体验产品,秋天打造"心系非遗,情系兴义"民俗非遗体验产品,冬天打造"健康长寿之泉,养生休闲之地"温泉康养度假产品,持续丰富文旅活动,切实抓好文体旅深度融合。围绕"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八"等州内民族传统节日,包装推出"六月六布依风情节"、安龙县"加油'荷'动季暨第八届荷花节"、晴隆县"阿妹戚托彝族火把节"等一批文体旅活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不断增强游客体验度。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拓展文体旅融合发展,巩固山旅会成果,不断扩大"中国四季康养之都"影响力。
一是持续做好冬季旅游。按照全省冬季旅游"淡季不淡"的部署,充分发挥我州冬季气候资源优势,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能动性,多渠道多方式撬动冬季旅游市场。在优惠政策方面,在落实好全省2023秋冬季贵州文旅"一多两减三免"优惠活动的基础上,对参加2023中西部地区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人员,浙江省宁波市、广东省惠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居民、职工,全国2022年度A级纳税人实行门票免费政策。在线路设计方面,推出山地风情之旅、踏山越水之旅、暖冬康养之旅、山野宝藏之旅4条精品旅游线路,涵盖我州万峰林、马岭河峡谷、贵州醇、云屯生态体育公园、双乳峰、二十四道拐等多个优质景区。在体验活动方面,依托我州暖冬气候资源、山地资源,组织开展冬季马拉松主题赛事、万峰林警察马拉松、汽车场地越野赛、野钓大赛、自行车赛等19项体旅融合活动,策划推出民族文化与非遗展演、"二月二"苗族走亲节、乡愁节、草坪露营音乐节等14项民俗活动和"贵州绿茶"第一采、油菜花节、年货节等9项农旅活动。
二是持续丰富文旅业态。深入做好万峰林马拉松赛道沿线项目的谋划、申报、实施、管理、运营等工作,推动万峰林旅游从观光游向养心养生游、山地运动游、休闲度假游、文化体验游、研学教育游、现代农业游转变。充分挖掘我州冬季气候资源优势,依托特意性资源,丰富温泉康养、阳光休闲、民俗节庆、酒旅美食、红色研学等5类特色优势产品。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黔西南州依托天文、地文、人文综合形成的比较优势,用好"中国四季康养之都"金字招牌,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要素,以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及万峰林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秉持"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大众化"的办会理念,大力推进文体旅融合,持续提升"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城市形象和"万峰成林处 阳光黔西南"旅游品牌知名度。
第一,打造山地品牌,发挥户外优势。紧紧围绕"万峰林半程马拉松"赛事品牌,积极谋划了"1+3+N"路跑模式(即"一个季节举办全程马拉松,三个季节举办半程马拉松,适时举办若干主题路跑"),着力打造中国路跑基地。借助2023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精心策划开展体育赛事、民族风情、生态旅游等宣传推介,生动展现黔西南州山地旅游特色和户外运动优势。充分利用温泉康养及户外运动优势,义龙沐云温泉入选IMTA(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国际山地温泉康养旅游先行示范点,贵州兴义万峰林徒步旅游线入选IMTA(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国际山地徒步旅游示范线路。
第二,积极向上争取,提升景区品质。围绕景区业态升级,打造核心旅游景区,兴义万峰林景区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申报景观质量评审,成功被列入5A级景区创建单位;贞丰北盘江大峡谷、册亨万重山成功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兴义阳光谷旅游度假区成功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贞丰三岔河露营基地成功获批自驾车旅居车4C营地;成功打造了兴义市1城6景旅游产业空间集聚模式。
第三,拓展文旅融合,丰富景区业态。设计推出以铜车马、摇钱树、连枝灯等为主题的系列文创产品。在万峰林景区开设非遗体验馆,引入布依垚进展布展,充分展示传承久远的纺纱织布、弹花牵线、靛染蜡染等传统手工艺。在万峰林马拉松赛道沿途植入人文内涵、丰富旅游业态,让半月弯、八音堂、乡愁集市体验场景固定化,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黔西南民族文化、美食文化,有效促进文旅、农旅、体旅、康旅、商旅深度融合。
今年9月黔西南州成功举办了2023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这一盛会已经成为黔西南州文旅产业的重要名片,请问黔西南州是如何以此为契机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的?下一步重点是什么?谢谢!
当前,黔西南州正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我们将聚焦目标任务、重点措施,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全州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求实效,不断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磅礴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地处北纬25°、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的黔西南,是全省冬季最暖和的地州,依托气候优势,我们正在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暖冬文旅活动。再有一个月左右,全省最早的油菜花海将在万峰林下绽放,全省甚至全国最早的春茶也将在普安、晴隆开园采摘。在这里,我们真诚邀请大家到黔西南来,同我们一起,领略黔西南冬日的明媚阳光、记录黔西南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三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有序推进。深入开展"加油"文化研究阐释、宣传推介、陈列展示、文库建设,持续提升"加油"文化知名度。全力推进笔山书院建设,设立安龙加油书院,全面梳理黔西南书院文化源流和崇文重教文风文脉。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深入挖掘整理丰富的红色文化与抗战文化。打造"夜郎的疑问——贵州汉代历史文物展",荣获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胜奖。境内出土铜车马、摇钱树、抚琴俑等国家一级文物45件,约占贵州省一半以上,积极推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乐墓群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州有1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是扎实推进康养产业主体培育。重点培育了102个基础好、带动强、潜力大的市场主体,其中文化旅游企业16个、休闲度假企业5个、户外运动企业4个、食品药品企业66个,医疗保健企业11个。今年1-9月,全州旅游市场主体新增2019家,总量达23120家,康养相关产业项目累计实现产业到位资金5.23亿元。
五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州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的46%提高到今年的63.19%左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8年保持99%以上。持续探索推进万峰湖黔滇桂三省(区)跨区域治理,发布万峰湖保护条例,今年8月万峰湖被评为全省首批3条"美丽幸福河湖"之一。全州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左右。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贞丰县白层鲁容片区分别获国家级、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称号。
六是民族团结持续巩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7+N进"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写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依托高校、党校、博物馆、文化馆、记忆(乡愁)馆、陈列馆等,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8个。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振兴试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为重点,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打造,形成"以点带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工作新局面。
我们守正笃行、久久为功,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快推进"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建设。围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户外运动、食品药品、医疗健康等康养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布局产业、谋划项目,推动"康养+"多业态协同发展,持续擦亮"中国四季康养之都"品牌,奋力把黔西南州建设成为"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康养产品供给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康养后花园""国际旅游康养目的地"。
一是产业集群打造和标识品牌建设初显成效。全力打造中国最美"万峰林半程马拉松"赛事品牌,为建设"中国路跑之家""中国路跑者训练基地"和推动路跑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万峰林民宿区域品牌打造初显成效,全州共有民宿客栈477家,仅万峰林区域就超过200家,逐渐形成贵州省最大的民宿集群,全州11家民宿获2022年"多彩山居·醉美心宿"最美民宿,兴义市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家甲级民宿的县级城市。兴义候选世界地质公园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理事会审议通过,最终结果将于明年4-5月正式公布,国家林草局明确2024年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年会在我州举办。
二是成功举办2023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21个国家和地区的74位国外嘉宾出席了大会,15808名运动员参加了各项运动赛事,成为黔西南办会历史上最具规模性、代表性的一次国际盛会。以承办大会为契机,完成了8个重点项目提质升级,发布了《世界山地旅游发展趋势报告》《万峰林宣言》《"星辰"旅游城市联盟宣言》、国际山地温泉康养旅游先行示范点、国际山地徒步旅游示范线路等重要成果,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作为全省对外开放交流重要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黔西南州是如何做的?取得了哪些成效?下阶段又有哪些重点考虑?
第三,聚生态、强品牌。黔西南是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我们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行河(湖、林)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9%,构建起了由4个自然保护区及14个自然公园组成的自然保护体系。率先在黔滇桂三省(区)五县市开展万峰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并取得决定性胜利。依托气候、森林和文体旅发展优势,打造集"生态、休闲、运动、康养、度假"为一体森林康养试点基地10个,建成森林乡镇41个、森林村寨125个、森林人家665个。成功打造了马岭河夜间经济消费集聚区、万峰林乡愁集市、贞丰古城夜市、兴仁市广禾星夜城等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获得绿色食品证书8个,地理标志产品证书21个、有机食品证书16个,"兴仁薏仁米""普安红"等一批生态特色食品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
第四,聚稳定、强安全。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运用"六防六化"工作方法,突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会商研判,压实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健全"行刑衔接"工作机制,扎实开展矿山、交通运输、工贸、建筑施工、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森林草原防灭火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持续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控制较大事故的发生,今年以来,全州生产安全事故同比下降40.5%、死亡人数同比下降47.8%,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扎实做好社会治安防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社会治理,从严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全面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打整治突出违法犯罪,平安稳定防线更加坚固。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去年以来,黔西南州积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等政策机遇,聚焦实施"产业强州""文教兴州""和谐稳州"发展战略,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第一,聚优势、强产业。始终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积极抢抓全省打造"六大产业基地"机遇,坚持以大煤保大电、以大电强大网、大网促大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贵州唯一、全国少有的"地方电网"优势,全力推动煤电网产园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1-10月,全州煤炭过站量同比增长48.54%,供应电煤同比增长32.31%,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44.35%。地方电网220千伏线路全面覆盖州内重点工业园区。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水平逐年提升,电解铝及铝材料精深加工产业、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黄金产业等特色产业乘势而上、快速聚集发展。兴仁市铝及铝加工产业集群和兴义市新材料产业集群被评定为2023年度贵州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以煤发电、以电强网、以网促产、以产带电、以电促煤"的现代化循环产业链体系。预计2023年全州铝及铝精深加工实现产值170亿元,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达75亿元。
第二,聚投资、强项目。围绕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有序推进171个重点监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1-10月完成投资170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1.8%;年开工率75%,年完工率100%。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项目建设,争取到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10.15亿元支持139个项目建设,同比增长6.4%。争取到专项债38.48亿元支持37个项目建设,同比增长10%。第四季度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共开工重大项目50个,总投资138.87亿元,涵盖"四化"、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
黔西南州提出"产业强州""文教兴州""和谐稳州"战略,能否介绍下具体的贯彻落地措施?谢谢!
感谢左尚武部长的详细介绍。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当前,黔西南州正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我们将聚焦目标任务、重点措施,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全州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求实效,不断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磅礴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地处北纬25°、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的黔西南,是全省冬季最暖和的地州,依托气候优势,我们正在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暖冬文旅活动。再有一个月左右,全省最早的油菜花海将在万峰林下绽放,全省甚至全国最早的春茶也将在普安、晴隆开园采摘。在这里,我们真诚邀请大家到黔西南来,同我们一起,领略黔西南冬日的明媚阳光、记录黔西南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二是成功举办2023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21个国家和地区的74位国外嘉宾出席了大会,15808名运动员参加了各项运动赛事,成为黔西南办会历史上最具规模性、代表性的一次国际盛会。以承办大会为契机,完成了8个重点项目提质升级,发布了《世界山地旅游发展趋势报告》《万峰林宣言》《"星辰"旅游城市联盟宣言》、国际山地温泉康养旅游先行示范点、国际山地徒步旅游示范线路等重要成果,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作为全省对外开放交流重要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
三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有序推进。深入开展"加油"文化研究阐释、宣传推介、陈列展示、文库建设,持续提升"加油"文化知名度。全力推进笔山书院建设,设立安龙加油书院,全面梳理黔西南书院文化源流和崇文重教文风文脉。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深入挖掘整理丰富的红色文化与抗战文化。打造"夜郎的疑问——贵州汉代历史文物展",荣获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胜奖。境内出土铜车马、摇钱树、抚琴俑等国家一级文物45件,约占贵州省一半以上,积极推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乐墓群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州有1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是扎实推进康养产业主体培育。重点培育了102个基础好、带动强、潜力大的市场主体,其中文化旅游企业16个、休闲度假企业5个、户外运动企业4个、食品药品企业66个,医疗保健企业11个。今年1-9月,全州旅游市场主体新增2019家,总量达23120家,康养相关产业项目累计实现产业到位资金5.23亿元。
五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州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的46%提高到今年的63.19%左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8年保持99%以上。持续探索推进万峰湖黔滇桂三省(区)跨区域治理,发布万峰湖保护条例,今年8月万峰湖被评为全省首批3条"美丽幸福河湖"之一。全州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左右。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贞丰县白层鲁容片区分别获国家级、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称号。
六是民族团结持续巩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7+N进"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写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依托高校、党校、博物馆、文化馆、记忆(乡愁)馆、陈列馆等,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8个。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振兴试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为重点,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打造,形成"以点带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工作新局面。
我们守正笃行、久久为功,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快推进"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建设。围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户外运动、食品药品、医疗健康等康养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布局产业、谋划项目,推动"康养+"多业态协同发展,持续擦亮"中国四季康养之都"品牌,奋力把黔西南州建设成为"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康养产品供给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康养后花园""国际旅游康养目的地"。
一是产业集群打造和标识品牌建设初显成效。全力打造中国最美"万峰林半程马拉松"赛事品牌,为建设"中国路跑之家""中国路跑者训练基地"和推动路跑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万峰林民宿区域品牌打造初显成效,全州共有民宿客栈477家,仅万峰林区域就超过200家,逐渐形成贵州省最大的民宿集群,全州11家民宿获2022年"多彩山居·醉美心宿"最美民宿,兴义市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家甲级民宿的县级城市。兴义候选世界地质公园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理事会审议通过,最终结果将于明年4-5月正式公布,国家林草局明确2024年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年会在我州举办。
六是聚焦产业协作、消费帮扶、劳务对接、人才交流和社会帮扶等持续深化拓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高站位推进重点协作事项落实落细,共建"1+7+2"产业园区,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
七是以兴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动辐射,构建机关干部带头服务、志愿队伍示范带动、群众组织广泛参与的创建模式,组建志愿队伍3826个,开展有效志愿项目2.68万个,总服务时长达580余万小时。州文化馆、兴义义工联合会、册亨县大山小爱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周蓓蕾在全国学雷锋活动、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中获中央宣传部表彰。强化先进典型挖掘选树,推荐全国道德模范5人,获中国好人榜2例3人、贵州好人榜5例6人、贵州新时代好少年1人。
二是精准落实帮扶政策,持续巩固提升"3+1"保障水平。控辍保学保持动态清零,学生资助做到应助尽助。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应签尽签。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开工率100%,动态新增危房做到应纳尽纳、应改尽改。农村饮水实现"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
三是抓实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强化绿色高效增产技术应用,加大产业项目资金投入,培育壮大茶叶、水果、中药材、薏仁米等特色产业。成功打造"蜂王行动""返岗直通车"等劳务品牌,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外出务工规模保持总体稳定,公益性岗位和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实现稳中有增。
四是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作为"十三五"全省搬迁任务最重的市州,我们持续在公共服务、就业增收、产业发展、社区治理、社会融入等方面发力,安排财政衔接资金2.27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78个,落实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基本民生保障政策,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黔西南州易地搬迁工作经验做法得到《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实践案例丛书》刊载。
五是稳步推进乡村建设,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成功经验,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治理机制,扎实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完成新(改)建户厕14521户,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30户以上自然村组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我们扛牢责任、守牢底线,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抓实驻县督导,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246人,坚决扛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大政治责任。
一是进一步完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强化部门预警、精准帮扶、数据共享、档案管理、追责问责五项机制,切实解决监测识别、帮扶措施、基础信息不精准等问题,全州未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
三是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以守牢粮食安全为主线,以"白叶一号"感恩茶为示范,全力做优做强山地特色农业产业,茶叶、薏仁米、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不断提质增效,加快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兴仁薏仁米""贞丰顶坛花椒"进入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百强榜单,全州累计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29个。预计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52.56万亩,完成粮食产量110.48万吨。率先申请注册"贵州菜心"公共品牌,发布贵州菜心等3个团体标准。
四是旅游产业加速提质升级。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全面挖掘区域比较优势,围绕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策划打造旅游核心吸引物,依托"一城六景"优势加快推进城景融合,成功举办万峰林半程马拉松赛等数十项山地户外运动赛事。以筹备召开全省第十八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契机,全面推进文旅项目建设、招商推介、线路培育、产品开发,持续擦亮"万峰成林处、阳光黔西南"旅游品牌。今年1-10月,黔西南州接待国内游客3735.43万人次,同比增长29.1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7.03%。实现旅游总收入360.79亿元,同比增长38.59%,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3.52%。兴义机场完成起降9187个架次、旅客吞吐量达82.72万人次,同比分别增加69.5%、98.5%。
五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在建的盘兴铁路累计完成投资40.31亿元,投资完成率85.29%,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建设有序推进,我州贞丰县与安顺市关岭县交界的重要节点工程花江峡谷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高桥,同步规划建设集极限运动、自然观光、科普教育、主题研学等于一体桥旅融合项目。金州大桥、州人民医院扩建项目、州中医院建设项目等有序推进,望谟油啥、兴仁新田等水库加快建设。
我们只争朝夕、加油实干,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高质量发展根基不断夯实。坚持把黔西南放在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坐标系中分析审视,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
一是工业经济回升向好。坚持聚产业、延链条、扬特色、强基础、利长远,全力推动现代能源、基础材料、特色轻工、新型建材、化工及装备制造、大数据电子信息六大重点产业企业产能有效释放。坚持富矿精开,以煤、电为主的现代能源持续发力,以电解铝、铁合金为主的基础材料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兴仁铝及铝加工产业集群、义龙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以白酒、食品、健康医药为主的特色轻工,以石材为主的新型建材等产业板块稳定增长、持续发展。今年1-10月,全州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产值40.98亿元,同比增长29.75%,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233.68亿元,同比增长3.4%,电解铝完成产值66.27亿元,同比增长47.72%。
二是城镇品质不断提升。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州府兴义为龙头,按照"做强中心、带动周边、辐射乡村"的思路,大力实施"强中心城区"行动,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城镇"四改"为主抓手,统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前三季度,全州共改造老旧小区132个6270户,实施棚户区改造3692户,改造背街小巷575条,建设改造地下管网433.09公里。新增城市道路35公里,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4300个,新增公园绿地35.75公顷,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以上。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受黔西南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委托,我谨代表中共黔西南州委、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支持黔西南的媒体朋友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黔西南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和省委徐麟书记在黔西南调研时的有关工作要求,聚焦"四新四化",深入实施"产业强州""文教兴州""和谐稳州"战略,加快推进"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建设,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黔西南实践取得新突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持续回升向好、逐季加快向好、质量效益提升向好的良好态势,前三季度,全州地区生产总值1103.14亿元,同比增长2.3%。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市(州)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八场——黔西南州专场,主题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黔西南州实践新篇章"。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黔西南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新闻发言人左尚武,黔西南州委常委、州政府常务副州长钱正浩。他们将向大家介绍黔西南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先请左尚武部长介绍相关情况。
贵州省委宣传部将于11月30日上午10点在贵州省新闻发布厅(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举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市(州)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黔西南州专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黔西南州实践新篇章。届时,动静新闻客户端将全程图文直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