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已结束!

主持人: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龚文静

谢谢夏清波副厅长的介绍,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会后与省自然资源厅联系,作进一步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四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

主持人:

省自然资源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夏清波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主持人:

省自然资源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夏清波

通过全省共同努力,遏制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以来,我省年度违法占耕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比三年前下降90%以上。

下步,我们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格保护耕地,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督促落实网格化管理等措施,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前端监管,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同时,依法依规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主持人:

省自然资源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夏清波

四是严肃查处违法。2024年,全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545件,省级公开通报土地违法案件10件、挂牌督办案件7件,会同市州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查处了兴义市峰林布依项目违法用地等典型案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五是加强制度建设。2023年3月1日起实施的《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要求,县乡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土地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网格化监管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和人员,及时发现并依法制止土地违法行为。省自然资源厅与有关部门印发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十个一律”措施,建立挂牌督办和公开通报案件制度,制定土地违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加大对违法占用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的惩戒力度。

主持人:

省自然资源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夏清波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求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近年来,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安排,严格执法,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土地管理秩序明显好转。一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依法管地用地意识。二是压实各地责任。将土地执法成果作为市州党委、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目标考核的内容,对各地土地违法形势进行评估、通报,充分压实发现、查处、整改违法行为的责任。三是强化技术监管。利用技术手段提取疑似新增违法线索,帮助地方发现问题。对新增问题多、整改缓慢地区及重大违法问题采取约谈、督办、公开通报等方式督促查处整改纠正。

主持人:

贵州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问近年来,贵州自然资源部门采取哪些措施,遏制新增违法占用耕地?下步如何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保护耕地?

主持人:

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 杜国模

五是深化标准规范。制定《贵州省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导则(试行)》,建立项目节地案例库并推广使用,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标准,并纳入全省自然资源“一张图”统一监管。六是深化改革试点。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共入市土地59宗、面积647.43亩。稳妥推进“标准地”和混合用地改革,共出让105宗、面积6226.83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有力助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七是深化示范引领。充分发挥余庆县、普定县、黔西市、贞丰县4个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的示范作用。普定县模式荣获国家宣传推广,福泉市、南明区入选自然资源部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八是深化课题研究。持续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相关课题研究,获评2024年度全国自然资源优秀调研报告。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主持人:

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 杜国模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党的二十大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围绕“八个深化”,扎实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一是深化制度供给。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和供后监管工作的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建设用地供应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通知》等文件,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土地供应。二是深化平台建设。建设“贵州省建设用地一码管地”“招商用地地图”等系统,其中“招商用地地图”获评2024年全国网上政府优秀创新案例。三是深化存量盘活。完善“增存挂钩”机制,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率纳入市县推动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2024年至今,全省处置批而未供36.29万亩、闲置土地20.64万亩,连续8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四是深化用地考评。持续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和单位GDP建设用地消耗下降目标评价,充分发挥“亩产论英雄”机制作用,提升产业项目土地利用效能。

主持人:

工人日报记者

据了解,今年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那么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在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主持人:

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处长 夏颖

下一步,贵州将从三个重点方向深化土地管理改革。一是深化土地审批改革,研究依法下放用地审批权,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二是推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合零散耕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空间,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三是完善用途管制监管等平台,实现规划管理、土地审批等全流程数字化,提升土地管理的信息化和便民化水平。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主持人:

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处长 夏颖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重大项目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贵州高度重视重大项目建设用地保障,坚持“精准配置、节约集约”原则,全力做好土地要素支撑。一是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和省直部门协作长效机制,发挥用地保障工作专班效能,专人跟踪,清单化动态销号管理项目用地需求。对符合规划的优质项目,开通快捷通道,优先供地,并推动“标准地”出让。二是搭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系统、建设用地台账系统、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多元保障平台,全程跟踪管理项目用地,全方位提升用地保障服务效率和质量。三是在优化用地审批服务方面聚焦企业急难愁盼,推行“三减一优”改革:减环节,合并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减材料,精简报件资料;减时限,将用地审批从30日压缩至12个工作日;优服务,对重大项目实行“一对一”对接跟踪指导,实现精准高效服务。

主持人:

国际在线记者

贵州在保障重大项目快速落地的同时,是怎样优化用地审批服务,助力提升营商环境的?

主持人:

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 杜国模

下步我们将围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障土地要素需求,持续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一是严把质量。按国家要求,垦造和恢复的耕地要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积极配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补充耕地质量鉴定,将鉴定结果作为补充耕地质量验收的依据。二是研发平台。部署研发省级耕地占补平衡监管系统,强化补充耕地全流程监管。目前管理系统已经初步建设完成,待国家明确启用时间后及时上线。三是强化监管。严格补充耕地项目审核把关,坚持恢复优质耕地为主、新开垦耕地为辅的原则,稳妥有序补充耕地。四是维护群众利益。持续加强政策宣讲,综合考虑自然地理格局、现状种植物生长状况等,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地区农业生产习惯,有计划、有目标、有节奏地开展补充耕地,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主持人:

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 杜国模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国家关于改革占补平衡的意见明确,除国家允许的部分情形外,各类占用耕地行为导致耕地减少的,均应补充与所占用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今年以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制定政策。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高质量推进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从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切实提升耕地质量、健全耕地占补平衡机制、调动耕地保护和种粮抓粮积极性等四个方面细化落实国家有关要求。二是部署任务。2025年贵州省委一号文件和省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探索建立林耕空间置换工作机制,有序推进60万亩园林地上山、耕地下山,其中安排10万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生产任务,目前正在有序推进相关工作。三是规范管理。持续督导各地开展补充耕地项目建设、竣工、验收等工作,符合条件的尽快备案入库。严格执行“先补后占、占优补优”的要求,补充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今年以来,全省获批建设用地累计892宗,占用耕地数量2.81万亩、水田规模1.47万亩,全部落实占补平衡。

主持人:

人民网记者

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坚持以补定占。请问贵州今年在耕地占补平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以及下一步如何推进落实占补平衡改革要求?

主持人:

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处长 夏颖

为确保规划刚性约束不受地方发展压力影响而松动,贵州构建了“规划—审批—监管”全链条管控体系。依托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对项目用地与规划用途进行实时比对,实现精准监控。将规划执行情况纳入地方政府考核范畴,对违规调整规划行为严肃问责,强化责任落实。定期开展规划实施评估,依据实际情况动态优化调整,保障规划的权威性与科学性,让国土空间规划真正成为引领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蓝图。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主持人:

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处长 夏颖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发展与保护的平衡是关键命题。贵州以“三区三线”划定为根基,坚守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底线,优先保障重大战略项目用地。一方面,严格遵循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顺序,做到耕地应保尽保、永久基本农田划足划优,生态保护红线总体稳定且功能不降低,筑牢国土空间安全防线。另一方面,创新运用“规划留白”“功能混合”等弹性机制,为新兴产业发展、乡村振兴预留充足空间,妥善处理矛盾冲突,既守住底线,又为未来发展拓展空间。

主持人:

中新社记者

请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贵州怎样确保规划的刚性约束,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平衡?

主持人: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龚文静

感谢周宏文厅长的详细介绍。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主持人:

省自然资源厅党委书记、厅长 周宏文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全省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发挥贵州比较优势,持续深化改革,用改革创新促进土地要素保障畅通流动。同时,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监督支持,依法依规用地,节约集约用地,协同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环境,为展现贵州新风采贡献力量。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

省自然资源厅党委书记、厅长 周宏文

2024年以来,全省有16条高速公路用地获批,1个机场、2条铁路、3条航电枢纽、154条国省干道、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落地,214座重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用地得以保障,241个能源项目建设用地得以落实,涉及黄桶至百色铁路、贵阳抽水蓄能电站、铜仁花滩子水库等数十个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同时,还有472个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项目,通过用地预审,涉及土地面积11.57万亩,持续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

省自然资源厅党委书记、厅长 周宏文

四、深化科技创新,提升服务质效

强化科技、数据支撑是提升土地要素保障服务质效的关键。贵州聚焦用地审查报批信息化、可视化、规范化、高效化,推进审批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建成用地审查报批管理服务系统。对照国家新要求,建成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系统,升级用地审批系统,实现“计算机智能+人工”双向联动审查、用地审批全流程监管;建成集选址服务、调度服务、政策查询于一体的重大项目建设多元保障联动系统,清单化动态管理重大项目用地需求。二是创新研发“贵州省村庄规划便民服务系统——黔村规APP”。构建“规划选址、耕保巡查、宅基地报批、公众服务”四大核心模块。依托智能化技术实现建设用地合规性智能审查,将村民宅基地报批等环节升级为电子化流程,压缩审批周期,提升乡村规划管理效能与便民服务水平。三是建成“兴黔地通”“贵州省招商用地地图”等服务平台。汇聚土地管理要素,推动惠企政策直达企业,企业可通过平台了解、选择建设用地,破解政府存量土地闲置、企业找地难题,优化营商环境。

主持人:

省自然资源厅党委书记、厅长 周宏文

二、严守耕地红线,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我省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始终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一是压实耕地保护责任。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将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严格落实国家考核要求,加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严格落实党政同责、终身追责。我省2023和2024年度全面完成国家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任务。二是深入推进占补平衡制度改革。细化落实国家有关要求,省级出台实施细则,将非农建设、农业结构调整、造林种树等各类占用耕地行为统一纳入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拓宽补充耕地来源,支持并指导各地有计划、有目标、有节奏地开展补充耕地,为各类项目落地提供保障。三是推进林耕空间布局优化。有序推进2025年度60万亩园林地上山、耕地下山,实事求是制定县级林园耕置换实施方案,进一步解决好耕地认定、林园耕置换、耕地恢复等问题,全面推进耕地保护工作。

三、精准配置资源,保障重大项目落地

土地要素支撑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贵州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实体经济。一是分类制定措施。研究出台支持“四化”“强省会”、农村产业融合、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及矿山、风电、光伏等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措施;支持重大水利、线性工程分期分段报批,支持重大项目按规定申请先行用地。二是健全保障机制。建立用地要素保障省、市、县三级联动和省直部门协作长效机制,省自然资源、发改、交通运输、水利、林业等部门联合建立了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多元保障联动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明确专人负责,强化部门纵横沟通对接,共同研究解决用地保障涉及的困难,有效做好保障服务。三是精准配置计划。依据真实有效项目落地配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国家和省政府重大项目用地清单的单独选址项目,用地审批时直接申请国家配置指标;其他项目用地,统筹使用盘活计划、专项计划及增减挂钩计划等,做到合理用地计划应保尽保。四是坚持节约集约。大力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创新供地模式,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弹性年期供应等,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主持人:

省自然资源厅党委书记、厅长 周宏文

一直以来,贵州始终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要素保障、严守耕地红线的决策部署,围绕“两统一”职责,坚持“保护与保障并重、服务与监管并行”,高度重视用地要素保障服务工作,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精准配置土地要素,积极助推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国土空间规划是土地要素保障的基本依据。贵州以“多规合一”改革为抓手,推动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是严守底线,划定“三区三线”。秉持“底线思维”,遵循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顺序,统筹粮食、生态、能源、文化等安全空间,优化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全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经国家审查通过并同意启用。二是编制省级规划,引领空间格局。完成首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获国务院批复,由省政府印发和公开。规划提出构建“一环两区、四山八水、一群三带、双向开放”的总体格局,为全省开发保护建设活动提供空间指南。三是高位推动,保障市县级规划落地。省委、省政府专题研究审议各市(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县级规划提级由省人民政府审批。在省委、省政府推动下,9个市(州)规划于2024年底至2025年1月全部获批,72个县级规划已获省政府批准,为“六大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落地提供了规划支撑和空间保障。

主持人:

省自然资源厅党委书记、厅长 周宏文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全国“土地日”设立至今,已走过35个年头。在此,感谢大家出席这场关于土地要素保障工作的新闻发布会。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保障要素。下面,我向大家介绍贵州省自然资源系统加强土地要素保障相关情况。

主持人: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龚文静

我们邀请到省自然资源厅党委书记、厅长周宏文向大家作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自然资源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夏清波,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处长夏颖,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杜国模,他们将共同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先请周宏文厅长介绍相关情况。

主持人: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龚文静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贵州省土地要素保障工作有关情况。

主持人:

今天(7月9日)下午15:00,省政府新闻办将在贵州省新闻发布厅(多彩贵州文创园)举行“强化土地要素保障 助力贵州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动静新闻客户端全程图文直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