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已结束!

动静:

贵州高速集团副总经理杨光勇
四是创新打造交旅融合新业态。我们立足资源禀赋、做足"交通+"文章,创新打造新业态、培育增长极、开创"新蓝海"。推动低空经济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北盘江大桥、坝陵河大桥等资源优势,创新低空经济业态,推出世界最高商业蹦极、高空秋千、极速滑降、空中漫步等极限玩法,已成功举办9届"国际低空跳伞邀请赛",邀请50余个国家选手同台竞技,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游客前来体验,"翱翔贵州"赛事IP已经打响。推动演艺经济加快发展。联合打造省内首个以贵州特色酒旅元素为主题的音乐IP——"Umeet蓝莓音乐节",承办运营杨丽萍《孔雀》舞剧贵阳站巡演等演艺活动,点燃演艺经纪这把火,助力"跟着演艺去旅行"。推动赛事经济加快发展。强化体旅联动,战略接轨顶级格斗赛事品牌——全国综合格斗冠军联赛项目,正式开启赛事经济新赛道,助力"跟着赛事去旅行"。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动静:

贵州高速集团副总经理杨光勇
三是创新打造"贵高速·VIP小车小团"产品。聚焦服务全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充分发挥高速公路路网、贵州交旅运营服务平台等资源优势,助力全省"小车小团"业态加快发展。同时,我们创新打造"贵高速·VIP小车小团"运游融合产品,与马蜂窝等线上OTA平台、省内外旅行社战略合作、多方引流,省外游客纷至沓来;与西江千户苗寨等景区联合打造"小车小团"专属服务中心、便捷快速通道,前置票务服务、提升核验效率,全面提升游客体验;联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电商平台、酒店民宿等自有资源,推出系列优惠措施大礼包,让广大"小车小团"游客有更多获得感、更高满意度。

动静:

贵州高速集团副总经理杨光勇
二是创新打造特色服务区。我们充分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周边自然风光、人文地理、多彩文化等资源禀赋,按照"一区一特色、一区一品牌、一区一文化"的思路,打造了大娄山、龙宫、乌江、开阳等一批特色服务区,创新抓好"首店经济""品牌经济""假日经济""打卡经济"。比如,自5月1日全面升级龙宫服务区以来,日均服务车流量超6000辆次,日均接待司乘人员超15000人次,同比增长32%。同时,我们充分发挥"村+"的综合效应,全力打造肇兴、西江、温泉、天星桥等民族特色服务区。今年我们创新运用"村超""村BA""村歌""村T"等特色元素,着力将肇兴服务区打造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综合展示平台,已于7月1日正式开业。

动静:

贵州高速集团副总经理杨光勇
一是创新打造"桥见贵州"研学品牌。我们深挖贵州作为"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独特资源优势,依托北盘江大桥、坝陵河大桥等世界级"飞虹奇观",创新培育特色桥旅融合业态,加快推动全省桥梁研学基地联盟化发展,努力将世界级桥梁资源转化为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名片,"桥见贵州"研学品牌正在打响。特别是坝陵河桥梁博物馆,现已打造成"国家级研学基地",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5万余人次。
目前我们正全力打造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升级版",丰富完善国际研学交流中心、普惠化研学区、户外亲子营地等设施,加快建设"桥见贵州"研学旅行综合服务平台,努力将"桥见贵州"研学品牌作为"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的子品牌进一步打造好。

动静:

贵州高速集团副总经理杨光勇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贵州高速集团创新写好交旅融合大文章,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精准发力,"精美"开发资源要素、"精细"拓展客源市场、"精致"提升服务水平,推动一批交旅融合新项目、新业态、新场景火爆出圈,全力服务广大游客一路"黔"行奔赴诗和远方,切实助力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动静:

中国文化报记者
近年来,贵州在推进研学、服务区等交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不错成效,请问贵州高速集团在这些领域具体有哪些好的做法?

动静:

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许湘华
花江峡谷大桥的桥旅融合,标志着贵州桥旅融合迈向"多元产业生态",未来我们也鼓励更多具备条件的桥梁发展桥旅融合项目,以优质项目吸引社会投资人共同投资建设,让世界级桥梁成为展现中国式现代化贵州新风采的窗口!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动静:

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许湘华
第三,设计前置。我们在大桥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后期桥旅融合的需求,从结构上进行了计算,预留了旅游设施的预埋件,为桥旅融合发展预留充分条件。第四,采取全周期运营思维。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推进"桥梁+产业"融合发展,早在大桥开工之初就开始编制《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中心景区经营规划》《花江峡谷大桥酷玩空中公园策划方案》《招商引资项目资产包策划》和《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项目品牌战略》4个顶层方案,使大桥及服务区的定位、业态更加合理。

动静:

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许湘华
在建的花江峡谷大桥,正以"横竖都是世界第一(桥高和山区桥梁主跨)"的大IP,推动桥梁与文旅体相结合,加上桥梁所在区域的三叠纪地质历史资源,着力打造"桥遇三叠纪,云渡古海洋"主题,展示中国桥旅融合新标杆。目前大桥工程总体进度达98.2%,计划于2025年9月底正式通车运营。我们通过四大举措实现桥旅融合进一步发展:第一,标准引领。为引领和指导贵州桥梁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我们联合省文旅厅共同印发《贵州省桥旅融合项目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试行)》标准,建立桥旅融合项目设计原则和建设标准,引导桥旅融合新兴业态健康发展。第二,规划先行。为充分利用贵州世界级大桥的知名度,我们联合属地政府共同编制桥旅融合发展规划,比如花江峡谷大桥就编制了《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旅游区总体规划》,按照"桥上做吸引力,桥下做生产力"的思路,把花江峡谷大桥及周边50余平方公里纳入规划范围统筹打造旅游景区。

动静:

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许湘华
感谢您的关注。桥梁跨越山川河流江海,不仅提供了交通便利,更因为是一种空间巨型结构,在合理的结构体系支撑下呈现出力量感与震撼感,展现出力学之美,这种美学价值使得桥梁特别适合开发桥旅融合发展项目。同时,桥梁具备的创新性及其背后的建桥精神,更赋予了桥梁深厚的文化内涵。近年来,桥旅融合发展的思路从只能远观、打卡,转变为零距离深度体验,激活了周边旅游资源,带动了乡村振兴,我们将交通工程与旅游、文化、生态深度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桥旅融合"发展路径。已开通运营的坝陵河大桥和平塘大桥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桥旅融合的蓬勃发展验证了"桥变景区"的经济潜力与社会价值。

动静:

国际在线记者
近年来,贵州"桥旅融合"备受关注,请问贵州对"桥旅融合"有何新的考虑?即将建成通车的花江峡谷大桥,将如何推动贵州"桥旅融合"进一步发展?

动静:

省交通运输厅总规划师、规划处处长李湘春
第三个方面,聚焦高品质打造交旅融合产品体系。聚焦"交通+旅游"跨界融合,着力培育三大品牌IP。一是打造桥旅融合标杆,依托世界级桥梁资源打造世界级旅游标识,打造花江峡谷大桥(世界第一高桥)、坝陵河大桥、平塘大桥等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桥旅融合项目。二是打造运游融合标杆,强化空地对接,打造"支支串飞"航旅融合旅游产品,推广"小车小团"服务品牌,实现"大小交通"无缝衔接,培育交通旅游消费新增长点。三是构筑"最美多彩贵州之旅"的路旅融合体系,实施旅游公路联网工程,策划包装推出"红色记忆""酒河茶海""古镇名寨""花海洞天""两江苗侗""奇峰秀水""世外武陵""北盘江峡谷""贵阳环线""千里乌江"等10条魅力主题旅游风景道。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动静:

省交通运输厅总规划师、规划处处长李湘春
第二个方面,聚焦高水平提供交旅融合运输服务。一是丰富旅游出行服务水平和产品。加密"一场三站"到重点景区的旅游直通车,支持联程联运发展,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全面推广"小车小团",深化"互联网+"运游融合发展,提供多样化的交通出行、旅游等综合信息服务。二是强化运输保障和服务提升。强化"支支串飞"接驳运输保障,健全交通与旅游信息共享机制,合理引导、调度和调剂节假日客流高峰,推动实现跨区域、跨行业旅游交通应急信息报送及协调联动。

动静:

省交通运输厅总规划师、规划处处长李湘春
第一个方面,聚焦高标准建设交旅融合设施网络。规划形成"一核引领、三带协同、多网联动"的发展布局,进一步加强省内景区联动,服务支撑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一核引领,即以贵阳北站、龙洞堡国际机场、贵安高铁站等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打造贵阳—贵安"集散地+避暑度假"旅游功能区,增强核心枢纽的引领作用,辐射带动黔中城市群其他区域旅游联动发展。三带协同,即依托粤港澳——成渝主轴、沪昆走廊、西部陆海新通道走廊,有效衔接"黄小西吃晚饭"等重点旅游景区,打造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旅游大走廊,实现与重要客源地高效连通。多网联动,即依托以主干网、干线网、基础网和枢纽构建干支衔接慢游网,提升重点景区"最后一公里"服务能力。

动静:

省交通运输厅总规划师、规划处处长李湘春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决策部署,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以服务战略全局的思维,强化系统谋划,组织编制了《贵州省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下面,我简单介绍下规划的基本情况。

动静:

中国日报记者
能否简要介绍贵州省近期交通旅游融合的规划情况?

动静:

省交通运输厅运输处副处长周力
下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贵州小车小团创新发展,推动建立全省小车小团服务标准、运营平台,引导旅游客运企业提升服务水平,储备多种适合市场的车型,为更多国内外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运输服务,助力贵州旅游高质量发展。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

省交通运输厅运输处副处长周力
三是强化服务提质。支持旅游客运企业优化完善出行服务,在确保安全运输前提下,按照游客需求灵活调整行程。开展司兼导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提升驾驶员综合素质,确保每位驾驶员既是合格司机又是优秀导游,为游客提供专业讲解和贴心服务。联合文旅和公安部门强化对非法营运车辆的打击力度,维护稳定的市场秩序。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障旅客出行舒心、安心。

主持人:

省交通运输厅运输处副处长周力
二是强化运力保障。聚焦满足旅游市场需求,引导贵州省道路运输协会、贵阳市旅游运输协会和旅游包车企业,投入东风蓝图、江铃、福田、大通等中高端9座及以下小车小团车辆,并根据游客需求提供不同档次的车型、座位舒适度、车内物品等配置,满足游客出行小型化、品质化、个性化需求。开展小车小团以来,全省车辆增速迅猛,目前全省已有小车小团车辆2500余辆,其中今年以来新增400余辆。

主持人:

省交通运输厅运输处副处长周力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小车小团旅游服务工作指引》,明确规范旅游包车企业、运输车辆、驾驶员和工作流程等要求,从顶层设计上推动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提升整体服务质量。配套出台《小车小团驾驶员手册》和《服务品牌实施方案》,细化驾驶员服务标准,推动服务做到精致极致,提升旅客体验感。

主持人:

省交通运输厅运输处副处长周力
感谢您的提问。为进一步满足旅游市场小型化、品质化、个性化出行需求,推动运游深度融合,服务贵州旅游高质量发展,贵州省强化运游融合改革创新实践,2024年贵阳市率先在全国开展小车小团服务试点,并以点带面迅速推广至全省,形成"定制化行程+高品质服务+灵活调度"等多元化、多层次经营模式,深受广大旅客欢迎,获得了旅客的高度认可,贵州小车小团成为全国运游深度融合的新标杆。2024年至今年6月,全省完成小车小团包车订单11万单,目的地以"黄小西吃晚饭"等重点景区为主。
在推动贵州小车小团创新发展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三个强化"上下功夫。

动静:

贵州日报记者
贵州率先在全国开展小车小团服务试点,请问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好的做法?

动静: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四级调研员吴政权
感谢黄强副厅长的详细介绍。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动静: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黄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决策部署,推动交通运输与旅游产业化协同发展,不断优化交通网络布局,完善交通配套设施,丰富交通旅游产品供给,为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动静: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黄强
"多方参与"激发交旅融合新动能。一是引入社会资本。探索多元化投融资,鼓励省属国有大型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交旅融合发展领域的建设开发,成功打造"贵高速·山地房车"等旅游品牌。二是引导完善市场化发展机制。组织文旅企业和交通企业开发打造有特色、可持续的交旅融合项目,如鸭池河大桥桥旅融合项目、六广河交旅融合示范区,实现公路企业搭台、文旅企业唱戏的良性发展格局。三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参与交旅融合项目,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降低项目主体运营成本,实现综合效益的有效提升。此外,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思路,以构建"全域旅游"为契机,以旅游市场发展为导向,以现有航道资源为基础,以各类旅游资源分布为依据,突出贵州省"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原生态自然风貌、民族风情和文化积淀,以绿色航道为主题着力建设锦江、格凸河、㵲阳河、荔波漳江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航道,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打造"绿色水运"新名片。

动静: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黄强
"数智交旅"培育融合发展新引擎。一是实现数据共享。打造贵州省交通旅游服务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实现交通运政数据与旅游车辆、景区等数据共享,在大数据、交通、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二是完善服务配套。通过大数据平台汇聚全省旅行社、旅游客运企业、重点景区、购物店、旅游客运车辆、驾驶员等信息,解决了从旅行社下单、合同签订、包车牌申请及打印一站式管理。三是积极拓展市场。与广东"粤通行"等平台开展合作,进一步拓展省外旅客资源市场,推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助力产业升级。

动静: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黄强
"运游融合"打造运输服务新体验。一是打造"小车小团"运游融合品牌,实现"大小交通无缝衔接",让游客省去繁琐的转车、等车等环节,成为入黔游客沉浸式体验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2024年,全省共计完成小车小团旅游包车6万余次,同比增长60%。二是打造"飞阅贵州·支支串飞"联程联运服务平台。依托"一枢十支"机场布局,创新推出"支支串飞"旅游模式,实现游客快速便捷地穿梭于多个旅游目的地。2024年,推出"干支联动·支支串飞"航线组合10条,累计开行景区直通车207条,有效串联起重要景区景点,让游客充分感受"飞阅贵州"的精彩。

动静: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黄强
"路旅联动"促进沿线产业新发展。一是聚焦地域特色。结合世界自然遗产地、少数民族村寨、喀斯特地貌等自然、人文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造铜仁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风景道等旅游风景道和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二是强化主题打造。按照"一区一特色"理念,全省高速公路打造了以S63凯雷高速西江服务区、G75重遵复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大娄山服务区为代表的"交通+"多种产业融合新型服务区,持续擦亮"最美高速"靓丽名片。三是深化产业联动。采取"交通+旅游+产业"的模式,打造集旅游发展、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为一体的旅游公路,湄潭27°茶海路以路为媒、以茶促旅、以旅兴茶,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十大最美农村路",黔东南州"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获评"第五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围绕"黄小西吃晚饭""村超""村BA"等重点旅游资源,加快"多彩贵州1号旅游公路"试点路段建设,年内再打造1000公里美丽农村路,持续丰富路旅融合业态,全力支撑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

动静: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黄强
"桥旅融合"引领山地旅游新范式。一是注重技术创新。贵州交通成体系攻克了山区千米级悬索桥、大跨径斜拉桥、连续刚构桥等一批关键建造技术,形成一整套重大桥隧整体建造技术输出机制,铸就贵州桥梁品牌。二是注重景观设计。贵州桥旅融合项目在景观设计上,充分考虑地域特征,以地方(民族)文化为内核,以桥梁景观为延伸,以环境景观为烘托,注重与环境和谐共生。三是注重业态打造。围绕世界级桥梁打造世界级旅游标识,打造了坝陵河大桥、平塘大桥和花江峡谷大桥等桥旅融合项目,丰富拓展极限运动、科普研学、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旅游业态。

动静: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黄强
桥旅、路旅、航旅同向发力,交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近年来,贵州强力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全省3A级及以上景区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72%,4A级及以上景区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81%,5A级景区实现高速公路全覆盖。我们着力优化重点景区和旅游度假区交通组织,通过在桥旅、路旅、新型服务区等方面开展交旅融合示范创建,在技术创新、建造工艺、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交旅融合品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动静: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黄强
贵州交通运输事业实现翻天覆地大变化,综合交通服务支撑更加有力。"十四五"以来,贵州坚持"交通为旅游赋能、旅游为交通增值"的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快进"旅游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截至目前,贵州公路总里程突破22万公里;铁路里程4256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808公里,即将实现"市市通高铁";航道里程3954公里,"北入长江、南下珠江"大通道加快打通;民用航空机场形成"一枢十支"格局,实现9个市(州)全覆盖,是全国两个"市市有机场"的省份之一。累计建成3万多座桥梁,已建和在建的桥梁连起来超过5400公里。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公路在建花江峡谷大桥、世界第二高桥——杭瑞高速公路北盘江大桥、世界第三高桥——在建安盘高速公路天门特大桥,均坐落在贵州。贵州在世界最高桥排行榜中包揽前三甲席位,在世界高桥百强榜单中,以占据近半席位的绝对优势领跑全球桥梁建设,用云端虹桥书写着中国基建传奇,"桥见贵州"成为响当当的品牌,彰显着中国式现代化交通强国实践伟业和贵州新风采。

动静: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黄强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首先,我谨代表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向长期关注贵州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的媒体朋友与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当前,贵州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服务支撑我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更好地展现中国式现代化贵州新风采。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有关情况。

动静: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四级调研员吴政权
我们邀请到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黄强向大家作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许湘华,省交通运输厅总规划师、规划处处长李湘春,省交通运输厅运输处副处长周力,贵州高速集团副总经理杨光勇,他们将共同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先请黄强副厅长介绍相关情况。

动静: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四级调研员吴政权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贵州省交旅融合发展情况。

主持人:

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将于7月15日10:00在贵州省新闻发布厅(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举行贵州省交旅融合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