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乡村社会由于发展比较滞后,对自身文化的自觉性与自信心也显得不足。因此,在乡村振兴中,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就是文化振兴在乡村建设中的内在要求和时代使命。村志村史编修就是对乡村社会的全面记录与历史书写,是树立乡村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本期讲座,叶成勇教授将围绕村志村史编修的历史发展、实践价值、文化意义及其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价值展开讨论。
时间
2021年12月18日(周六)
09:30—11:30
直播地点
动静APP
主题
《村志村史编修: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乡土实践与反思》
叶成勇
历史学博士,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教授,历史学学科带头人。贵州省一流课程项目“田野史学特色课程群建设”负责人,贵州省一流本科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学负责人,获贵州省高校教学“金师”称号。承担课程有《中国考古学通论》《史学导论》《中国历史文选》《博物馆学概论》《史记选读》《乡土历史文化调查》《贵州简史》等。自2007年始,每年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带领历史学、文博学专业学生深入贵州省各地开展实地调查,形成调查报告近1000万字,图片、拓片若干。自2009年9月起,担任历史系主任,10余年来,与同行系统探索历史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方法,提出基于田野史学的乡土人才培育模式,创建贵州省第一个文博本科专业和硕士点,积极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先后主持完成的教学改革项目有:“历史文化调查与乡土教材编撰”、“基于民族地区博物馆建设的文博专业实践教学探索”、“历史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贵州省一流课程重点建设项目“田野史学特色课程群”。独立完成《金沙江中游石构墓葬研究》《战国秦汉时期南夷社会考古学研究》《田野史学指归》3部著作,发表各种论文40余篇。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即“黔西滇东战国秦汉时期考古遗存综合研究”“云贵高原东部碑刻文献调查与整理”。论文《贵州沿河万历时期“军门禁约”碑文考论》获贵州省人文社科二等奖,“历史学实践教学探索”、“田野史学与新乡土人才培养模式”、“扎根与传承:田野史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先后获贵州民族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