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迎福,是过年最基本、最简单的仪式感。只要这“福”字一贴,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福”文化生生不息,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嵌入在中华民族的基因里,融入了浓厚的家国情怀。今天的动静有数,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这个串起了5000多年华夏文明的“福”。
“福”在甲骨文时期为“两手捧酒坛把酒浇在祭台上” 的会意字,带有保佑、吉祥寓意。民俗学家曾解释,“福”字的偏旁“礻”,有祈神的意思,而右边部分可拆分为“一”“口”“田”,即一个家里的每个人都有饭吃、有工作做、有学可上,就是福。
在百姓心中,福字,几乎囊括了一切好事,既是丰衣足食,富贵兴旺,又是健康平安,和谐美满,更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自古,国人就有在春节贴“福”字的风俗。那么,“福”字到底怎么贴?通常,遇到重大典仪、或是贴在住宅大门、门厅等地,“福”字得正贴,贴得方正工整,寓意迎福、纳福。
而在水缸、垃圾桶、箱柜上面,需要把里面的东西倾倒出来的,可以倒贴,就是“福到了”的体现。其实无论正贴、倒贴,人们追求的都是一个正面的福的含义,这代表着对平安生活的向往。
细细想来,其实“福”的概念,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吉祥话”这么简单。我们说,兴隆是福,但也会说“吃亏是福”。夸人聪慧是福,但也温柔祝愿“傻人有傻福”。希冀平安是福,但也坚信“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回味这些中国人对于“福”的理解,就会发现“福”这个字承载着古往今来的幸福密码:向往美好未来,包容当下得失。毫无疑问,即将过去的“鼠年”不太容易,正因如此,对将要到来的“牛年”饱含期盼。不如,贴上“福”,让辞旧迎新来得更有仪式感吧。
资料来源于网络
视频编辑:何璇
配音:许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