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记忆贵州|眼前的炊烟与梦中的山岚

动静原创唐亚平工作室
1600227840

亚洲第一个生态博物馆就建在梭戛苗寨。1998年10月31日梭戛生态博物馆开馆仪式隆重举行。这个由地方、省区、国家乃至国际的多层合力下创建的生态博物馆终于诞生了,从此以后,梭戛苗寨的一切都发生了疾速的变化。

系列纪录片《梭戛苗寨》不仅记录了当代梭戛苗族人的日常生活和面貌状态,也有大量梭戛苗族人珍贵的旧时生活影像资料。该系列纪录片一共四集,采用人类学家的视角和特色化的表达方式,真实、详尽地向观众展现了梭戛苗族独有的风土人情,也引导观众去深思社会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等现实问题。

9月19日周六晚20点10分,大型系列纪录片《梭戛苗寨》第四集将在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6频道)《记忆贵州》栏目播出,敬请届时收看。

《梭戛苗寨》
第四集

祭山节是贵州苗族支系长角苗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的第一个龙日,梭戛苗寨都要举行祭山活动。祭山节要分别进行扫寨和祭树仪式。

相传梭戛苗族的祖先在这里安居下来后,为了感谢山林里神灵的保佑,选定寨子四周的几株大树为本寨的保护神,每年农历三月都要祭树,祈求神灵保佑他们生活平安、风调雨顺。这个神圣的节日一直延续至今没有改变。

龙日到了,鬼师主持扫寨仪式。按照传统的仪式规范,需要一位属马的老人用麻线拴住一只红公鸡在前面走,称为“马拉鸡”。属牛的老人用一根草绳做鞭子,称为“牛来丰”,属虎的老人用簸箕端着一些豆子,称为“虎踏火”,属龙的老人端着一碗酒走中间,称为“龙吐酒”,两名棒小伙扛着一棵刚砍下来的大竹子,在鬼师的带领下,挨家挨户祛瘟消灾。

主妇们把早已准备好的一袋煤灰挂在小伙子扛来的竹子上,煤灰象征着各种不好的东西。扫寨队伍从村子的东南方向开始到西方结束,一家一家地扫,最后挂满煤灰的竹子被扔在西方路口。为了防止邪鬼再次进寨,寨子的每个路口都要用扎好的草绳围栏起来。

扫寨的同时,寨主带领祭树队伍出发上山。长期以来,祭树仪式都是由寨主的家族领头。

一棵神树祭两只鸡。祭祀时宰杀公鸡,让鸡血喷洒在树干上,再扯下一些鸡毛沾了鸡血粘在树干上,同时生火烧水,将鸡肉煮熟献给神灵。

在苗族人民看来,树是自然环境的象征,敬畏树就是敬畏自然。

杨二妹今年27岁,小学文化。她从小就喜欢刺绣和蜡染,在浙江打工多年后回到家乡重新拿起针线和蜡刀,带领村里的姑娘们做起了民族服饰的旅游产品,还把她的手艺带进了孩子们的课堂。

熊天琨是贵州民族大学音乐学专业的大四学生。他喜欢自己家乡的三眼箫,每次假期回家,他都会向寨子里擅长三眼箫的师傅们请教,记录和整理传统的三眼箫曲调。

六盘水市为了打造一台大型晚会,请了专业的音乐制作人来梭戛采集原生态音乐。为了舞台效果,现代的创作似乎还是必不可少的。

不管怎样,今天的梭戛苗寨正在向过去道别,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都要均衡地做好有着不小的难度。梭戛生态博物馆的困境都蕴含在发展、保护、融合、脱贫、致富、期待、梦想,各种话语和情绪的纠结之中。

就梭戛苗族来说,在全球化、网络化的今天,他们的文化生命传承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节点。人类学告诉我们“过关”仪式的目的是让生命节点的转换充满意义和安全过度。


“我长大后想当警察。”


“我长大后想当一名设计师。”


“我长大后想当音乐家。”

今天梭戛苗寨就像在进行一场巨大的“过关”仪式,民族的传统和文化能否顺利地过度,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

《梭戛苗寨》第一集介绍
《梭戛苗寨》第二集介绍
《梭戛苗寨》第三集介绍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系列节目: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川盐入黔》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苗族鼓藏节》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山脉人脉文脉》
记忆贵州 | 往期精选之《三线记忆——黔南篇》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时光边缘的村落——地扪》

每周六20点10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栏目《记忆贵州》将在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6频道)播出,敬请收看!

编辑

居天奕

责编

冯祺

编审

唐亚平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