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记忆贵州|苗族独木龙舟“出龙”了

动静原创唐亚平工作室
1602655860

苗族独木龙舟节历史悠久,从采木凿舟到下水竞渡,其程序都有严格的仪规,透露着古老而神秘的文化气息。这一独具特色的古老文化习俗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点击欣赏3分钟片花↑↑↑

10月17日周六晚20点10分,系列纪录片《苗族独木龙舟节》下集将在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6频道)《记忆贵州》栏目播出,敬请届时收看。

苗族独木龙舟节
下集

苗族崇拜祖先,注重礼仪,各种节日都要举行祭祀仪式。苗族独木龙舟节的祭祀仪式十分繁杂与隆重。

农历五月二十四日清晨,各村寨分别举行“出龙”仪式,意味着苗族独木龙舟节正式开始。鬼师手撑雨伞,焚香敬酒,颂唱祭词,召唤河神、山神、树神和祖先前来保佑龙舟一切顺利、平平安安。

祭祀结束,龙舟队员敲响锣鼓,全体集结,登船出发。参赛队员将预先准备好的巴茅草高高举起,一齐投入江中,苗家人认为这样能趋吉避凶。

龙舟前往赛场,途经各个村寨,亲友们带着准备好的礼物在江边迎接龙舟,这叫“接龙”。龙舟靠岸,铁铳鸣炮三响。亲友们献上红绸,系在龙角上以增添喜庆色彩。亲友们送的鸭、鹅要挂在龙头上展示。

每只龙舟每年都会推选一个鼓主,俗称为“鼓头。龙舟收到礼物越多,鼓头就越受人尊敬。

如果说姊妹节展示了苗族妇女的勤劳、贤惠与美丽,那么独木龙舟节则展示了苗族男子的刚毅、果敢与纯朴。整个龙舟节期间,从开始到结束,都是男人们在操持。

独木龙舟上有鼓头、锣手、撑篙、理事、炮手、艄公各一人,两侧子船各站十六名挠手。

“鼓头”身着长衫,外套镶边背心,头戴宽边草帽,手提一面鼓坐在龙舟前面。比赛时,鼓头奋力击鼓,为桡手们助威,激励他们向前冲刺。

“锣手”坐在鼓头对面。行舟时,锣手应着鼓点敲打铜锣。铜锣挂在锣竿上。锣竿是一只雕刻小龙,小龙的上方撑着一把黑伞。锣手一般是鼓头的孙辈,他头戴银冠,身佩银项圈,衣着十分华丽,装扮得像女孩一样。锣手男扮女装象征着不忘古时风俗。

“撑篙”负责负责呐喊助威和靠岸撑船;“炮手”负责鸣放铳炮,制造声势;“理事”负责登记亲友送上的礼物,便于鼓头将来还礼;“艄公”站在母船尾部,以长桡片充当舵桨,一面掌握龙舟的方向,一面发出号令,控制桡手节奏。

“桡手”分成两排站立在两只子船上,比赛时负责按照艄公的指令用桡统一划水,奋力向前。桡手们头戴细竹篾马尾斗笠,斗笠后沿插上两根银羽,体现了苗族崇拜鸟的观念,上穿深紫色对襟长袖衣,腰扎银带,下穿深色长脚裤。即便裤子被水打湿,桡手也不能卷起裤腿,龙舟节是祈雨的节日,卷裤腿,嫌弃水,是对龙王的不敬。

独木龙舟节举行了一年又一年,划龙舟的桡手换了一批又一批,不变的是龙舟上成员的传统装扮,服饰代代相传,古风依旧。

龙舟赛采取的是淘汰制,通过抽签决定对手,一局定胜负,获胜者进入下一轮,直至获得冠军。裁判挥动旗子,发出比赛开始的指令。随着竞赛的开始,寂静的清水江迎来一年一度最火爆的时刻。

龙舟冲过终点,岸边鞭炮齐鸣,欢庆胜利,迎接龙舟靠岸。往日寂静的清水江两岸人头攒动,到处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

农历五月二十七,龙舟竞赛全部结束。回到村里后,村民们先取下龙头,悉心收藏,再拆分龙舟。村民们将母船与子船分别抬入龙舟棚,直到来年龙舟节再次出棚。

“吃龙肉”是独木龙舟节最后的狂欢。“鼓头”将龙舟“出龙”收到的家禽全部做成菜肴,款待整个寨子的男女老少和来访的亲戚朋友。大家齐聚一堂,尽情狂欢。

苗族独木龙舟节,这个以龙神神话为稻作施雨象征的人神同欢同乐的节日,体现了苗族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传统生态伦理观念。

苗族独木龙舟最宝贵之处是保存了相当浓郁且完整的传统信仰仪式。从制作龙舟起,一直到每年的龙舟下水、出发比赛及赛后吃龙肉,都有一系列信仰仪式活动。这些仪式活动不但展现了苗族传统创造的歌舞、服饰、银饰等多彩的审美艺术成就,还起到了凝聚苗族乡土社会,使之有序,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记忆贵州|苗族独木龙舟节上集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系列节目: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川盐入黔》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苗族鼓藏节》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山脉人脉文脉》
记忆贵州 | 往期精选之《三线记忆——黔南篇》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时光边缘的村落——地扪》

每周六20点10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栏目《记忆贵州》将在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6频道)播出,敬请收看!

编辑 | 

居天奕

责编 | 

冯祺

编审 | 

唐亚平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