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诗不可说丨《诗经》中的名篇《关雎》连题目都是错的?

动静原创撰文:孙秀华
1610503200
积分商场

《诗经》第一篇《周南·关雎》,大家都很熟悉。但这首诗的题目却是错误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诗经》中的诗歌全部是无题诗。为了称述方便,才被逐一给予了在今人看来实在并不十分用心的题目命名。

《诗经》中诗歌的题目全部是取自该诗的首句,一般是以二字为题,如《桃夭》《东山》《生民》《玄鸟》《閟宫》等等,也有一些例外,比如《氓》《都人士》《隰有苌楚》等。

说《关雎》是个错误的名字,并没有冤枉给这首诗命名的古人。

《关雎》之名,来自这首诗的首句“关关雎鸠”。“关关”,是拟声词,是模拟这种鸟的叫声。“雎鸠”是一种鸟,一般认为是鱼鹰。那么,这句诗的意思就是,那雎鸠鸟关关地叫着,或者诗意一点说,那关关和美地鸣叫着的,是那俊俏的雎鸠鸟。

图片来自网络

讲到这里,我们提取一下关键词,重点是“雎鸠”啊,所以,按照《诗经》诗篇命名的惯例,这首诗,被命名为《雎鸠》,甚至《关关雎鸠》,这才是相对恰当的——但现在被叫做《关雎》,把词儿都给弄得支离破碎了,而且“关雎”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也确实不通啊,没有任何可以解说的实际意义——从语义语法上理解,《关雎》这个题目实在是错得离谱、错到离谱了。

连题目都是错误的,那古人还浑然不觉地研习了两三千年吗?

其实,古人并不觉得题目有什么重要,他们心目中,重要的是这样的诗篇会发挥怎样的礼乐教化意义。

《论语·八佾》记载:“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却不是没有节制,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那么,在孔子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后世儒家认为,《关雎》为“《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关雎》此诗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普通百姓,又适用于贵族君王。

所以,古人认为《关雎》是关乎王道教化的,关乎夫妇人伦大道的,是让天下能够风清气正的开篇之作。

真的吗?这真的是一首歌颂“后妃之德”的诗歌吗?

而让我们再来深情凝视这首著名的《关雎》,思索一下《关雎》到底讲了些什么呢?

《周南·关雎》诗云:

我们从文本细读出发,实事求是地把握,那么,这首诗其实有两个内容核心,之所以呈现现在的样貌,是经过精心加工的。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关雎》其内容来源有两个。

最明显的是如下这样可从《关雎》里抽离出来的歌谣: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就是《关雎》这首诗的二、四、五三章,一字未改。这样的三章放在一起,哇,绝对典型的“诗经体”啊——三章重叠,每章四句,每句四言。这种体制的《诗经》诗篇现成的例证如《桃夭》《采葛》《干旄》《无衣》等等等等,可以有一大长串!而这样的三章“参差荇菜”的诗歌,可以被叫做《荇菜》了,是“采摘荇菜”以起兴的动人歌谣。

我们再把《关雎》其他的两章放在一起看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这个也可以有啊,是以雎鸠鸟起兴而歌咏对那“窈窕淑女”深切思慕之情的歌诗。这样的两章,是可以被叫做《雎鸠》的诗篇了。

据专家考证鹗就是《诗经》中的雎鸠,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那么,《荇菜》和《雎鸠》这两个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呢?

是“求女”,而且还“求之不得”。

综合这两个内容看,“辗转反侧”“寤寐求之”是求之心切;“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求之心切之后的小小谋划,是意念中的甜蜜追求。

而“求女”是富有表现力的文学主题,长盛不衰。尤其是在屈原的《离骚》里得到最大程度地张扬——主人公先后求帝宫之玉女、高丘之神女、宓妃、有娀之佚女和有虞之二姚——后人对此有种种解说,如求女喻求贤臣、求贤君、求美政、求淑女、求理想、求爱情、求知音、斥郑袖等等等等。然而对于作者而言,屈原绝不是在表现自己的滥情,这里的重点是“求”,不懈、不屈、勇往直前的执着追求,至于“求”的是美女、神女等等其实都不重要。而且,“求女”典范模式就是“求之不得”,甚至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都自觉摒弃“求女得女”模式,唯其“不得”,才更显不屈,更彰志向,愈加高洁。

曹植的《洛神赋》也是写求女而不得的名作。《关雎》里传神地写美女为“窈窕淑女”,衬之以河水中的柔顺的荇菜,河岸上雎鸠鸟关关的鸣叫。而《洛神赋》也是写在水边的求女不得,但文采华美,摇荡性情,为千古名篇。

《洛神赋》中写洛水女神的一段云:“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中,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不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这可以说是比“窈窕淑女”之说详尽百倍了。难怪钟嵘《诗品》称赞曹植“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刘旦宅绘《洛神赋》,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而回到《诗经》,《诗经》里也就还有其他更为明确的求女而未得的诗作《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本诗的首章明确地歌唱说:“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则以下“之子于归”的时候,如何如何刈楚秣马、刈蒌秣驹等等皆为悬想而已,都是爱的想象,爱的幻想。

然而这样的诗篇,《毛诗序》认为《汉广》是写“德之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宋代朱熹《诗集传》曰:“文王之化自近及远,先及于江汉之间,而有以变其淫乱之俗,故其出游之女,人望见之,而知其端庄静一,非复前日之可求矣。因以乔木起兴,江汉为比,而反复咏叹之也。”前者抹杀了主动之“求”,后者让游女不可求,均全然否定诗歌的情歌基调。

可能是因为《关雎》“后妃之德”说影响太大,也有很多人认为《关雎》是关于婚礼的诗歌。

然而无论“琴瑟友之”还是“钟鼓乐之”,均非婚礼场景——甚至连想象中的婚礼场景也不会是。从《诗经》全部诗篇考察,写到钟鼓等音乐的,全部关乎祭祀、宴饮与战争,没有任何一篇关乎婚姻!

西周晋侯苏钟,图片来自上海博物馆

据《礼记·郊特牲》《礼记·曾子问》等文献,周代“婚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而且,这样的礼制,直至唐代、宋代还是被官方认可的,甚至宋哲宗要在他的婚礼上动用鼓吹音乐还被大臣们上书劝阻斥责——那我们回想一下,现实里完全没有在婚礼上动用音乐的事实,周代的诗人怎么会想象出来在婚礼上用钟鼓之乐呢?

所以,梳理一下,《周南·关雎》可能是一篇经加工的礼乐用诗,其来源有两个,《荇菜》与《雎鸠》,歌谣原初的意义是与情爱追求相关的。也就是说,《周南·关雎》与《周南·汉广》或即为“求女不得”文学主题的开创诗篇。

说了这么多,我们读懂《周南·关雎》了吗?不,并没有。“诗无达诂”,时移世易,我们对于诗美的追求永远在路上。

现在,放假了,撒欢之余,捧起书来,认认真真读本经典吧。

编辑

曾璐

责编

飞宇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