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采菌子游”小众旅游产品受欢迎 “捡菌子”如何好玩更安全?

央视新闻
1721626260

进入夏季,云南的野生菌成为当地餐桌上的特有美食,去云南“捡菌子”被开发成了旅游产品,受到游客的青睐。有媒体报道,今年“捡菌子游”的从业者估计增加了十倍,客人也增加了三四倍。这些从业者中,有专注“亲子研学”的公司;也有一些是户外俱乐部,在雨季专门推出“捡菌子”路线产品;还有不少当地经常捡菌子的老乡也带人上山。“捡菌子”如何好玩更安全?

导游:哇,这朵牛肝菌太肥了!

游客:哇,太值了!

导游:这朵太大了,比拳头大多了。旁边还有一朵不能吃的……

“菌子能有什么坏心思呢,还不是自己没炒熟、大蒜放得不够多、油温不够高……总之,不是菌子的错”,网络上的一句“热梗”表达了云南人对野生菌的喜爱。

目前,“捡菌子”旅游产品多以半日游或一日游为主,为增加趣味性,还会和徒步、科普等活动结合。

菌子是云南夏季代表性的美味,不少外地游客也会专程到云南吃上一顿鲜美的野生菌大餐。不过,这两年,很多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吃菌子”本身了,自己上山捡菌子,成为当下备受欢迎的旅游产品。

陈欢在大理生活了一年多,前不久,朋友从北京找她玩,她专门安排了采菌子半日游。

陈欢:在手机上经常也看到那种捡菌子的视频,感觉很有意思。那个(带我们捡菌子的)姐姐前一天晚上跟我们说要五点钟出发,上山的时候,我们就穿着雨衣,每人带一个小手电筒,背着一个小背篓。我发现了一个比矿泉水瓶还大的牛肝菌,很喜欢,很享受这个过程。

前不久,在云南生活的陈欢给自己的外地朋友安排了一趟采菌半日游,大家收获颇丰。

清晨上山,万籁俱寂,只有自己和同伴踩着松针、小心寻找菌子的脚步声,千回百转之后,突然发现厚厚的落叶下藏一朵肥硕的野生菌。周仟帅从小跟着父母捡菌子,他说,这件事颇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诗意,所以每年他都带朋友上山。

周仟帅:他们(朋友)昨天才来的,刚好这几天是菌子比较多的季节。外地朋友来,他们找不到那些菌子。它的生长环境比较特殊,每次发现还是比较新奇的。我们帮他们找到之后,让他们来捡,就会非常开心。

周仟帅从小跟着父母捡菌子,捡菌子充满意外、惊喜和收获感,如今他每年都要带朋友上山。

充满意外、惊喜和收获感,使得社交平台上“捡菌子”主题的视频点赞量甚至高达三四十万。在现实生活中,选择“捡菌子”旅游产品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某头部在线旅游服务公司区域政务总经理 张大伟:从我们后台的数据情况来看,截至目前,国内的游客前往云南预订的订单量,环比上个月增长了30%。其中采菌的产品,环比上个月增长超过了6倍。

采野生菌受季节、天气和时间的影响较大,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推出的“捡菌子”产品多以半日游或一日游为主,每家公司会开发几条不同的线路产品来适应菌子的生长变化。为了增加产品的趣味性,捡菌子往往还会和其他户外徒步活动等结合在一起。

大理户外公司工作人员石磊向记者展示了“捡菌子游”的准备工具

大理一家户外公司的工作人员石磊说:“我们是公司化运营,依托自然教育,采菌的同时,给大家做一些比如说植被类的科普,包括采菌子、菌子识别。在云南大理做这个还是比较多的,也有这种达人,他们也在网络上自己招游客。组织者相对来说门槛比较低,大家都比较能接受。”

在网络上,除旅行社或专业公司,确实有不少旅游博主或户外爱好者也发起了捡菌子旅行团。采菌时间从6月份持续到8月底,旅游团人数一般在4到15人左右,价格在每人100元到300元不等。

旅游博主 “木子游云南”:6月初就有人咨询了,现在应该有几百个人参加。大多数客户都是省外的,像“北上广深”的游客,都是带着小朋友过来,捡菌时长大概就是两个小时。我们的向导就是当地的村民,(捡的是)他们从小吃到大的菌子,然后在捡的过程中会帮他们科普一些菌子的知识,教他们辨别是哪些菌子,有没有毒。

爱好者的热情,让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捡菌子”的市场究竟能做多大?很多从业者有自己的思考。这阵子,同样是在大理做亲子科普捡菌团产品的鹿先生接受了不少采访,在他看来,捡菌子始终是一个小众领域,因为大多数野生菌生长在山林中,捡菌子首先要保证安全;另外,一些野生菌本身有毒,必须会识别,所以这个行业实际上有一定门槛。

“捡菌子”的市场究竟能做多大?在大理做亲子科普捡菌团产品的鹿先生认为,这始终是一个小众领域。

鹿先生:去年这个单是接不完的,今年就非常多人做这个。我设计产品,第一个这个地方坡陡不陡?要走多少公里?第二个,车程多少?云南很多地方,你开两个小时车,满地都是菌子,本地人基本上五点钟就上山,但我让你跟我开两个小时车去坑坑洼洼的山路捡菌子,捡完再开两个小时回来,你愿意跟我干这个事情吗?其实大家对捡菌子他只是想体验一下而已。捡菌子第一个是季节性;第二个它能满足游客去的这些线路只有那么多,它不像一个常规的旅行产品这样市场容量,不可能无限扩大。有时候出现山上人比菌子多这个情况,它这个生态就被破坏了,最好是有规范。

以“捡菌子”为代表的小众旅游产品的发展,丰富了旅游体验,但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博士后李鹏鹏认为,新兴事物势必要经过一个过程才能成熟。

李鹏鹏:旅游者永远都是好奇的,没有参加过的,记忆更深刻。从旅游目的地发展来说,这种新的旅游项目的产生,让当地的旅游产品多样化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游客需求的发展,肯定是要有政府和市场来规范的。采菌子人,他如果进入领队这个行业,他们已经变成了旅游从业者。安全问题、恶性竞争问题,需要市场、政府这种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来规范。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特邀研究员钟栎娜表示,随着产品的发展,需要从平台、从业者等多方面进行制度的引导和规范。

钟栎娜:从从业者来说,就是谁有资格去执行“采菌子游”这样的小众旅游产品,最好是有一些备案的管理制度,做一些专业的资质认证,确保有必要的安全知识、野外生存的技能和菌类的识别能力。第二个,从平台的角度上来说,应该去更好规范价格和产品设计,甚至整个产品的监管。最后就是政府,第一价格指导,比如说明确一下,这样的活动大概是什么价格。第二个,做监管和投诉。第三个更重要的,是要保护整个生态环境,做一些人数的控制和登记。这样,这个小众旅游产品就能发得更快和更好。

编辑

朱海婷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侯莹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