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一家四代铁路人薪火接力 感受中国铁路发展脉搏

动静原创
1693377180
动静原创

“不说是火车了,就是汽车也没见过啊!连个单车农村里都很少见。”这是今年90岁高龄的张相慧在谈及自己第一次看见火车时的感受。

张相慧(90岁)

战火纷飞年代的铁路人

“解放前我父亲就开始修火车了,那个时候的火车还是蒸汽火车。”在张相慧家里,他跟我们讲起了父亲的故事。1937年,在河南省邓县,张相慧的父亲张玉甫为“找口饭吃”离开家乡,泪别妻子和年仅不到1岁的张相慧。辗转多地的他,偶然接触了修火车的工作,从此便结下铁路缘。

张玉甫和妻子照片(右一张玉甫)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张玉甫一走便杳无音讯。直至18年后,张玉甫突然来信,让妻儿到柳州宜山工务段团聚,母子俩一路颠沛流离,辗转许昌、武汉等地来到宜山,18岁的张相慧第一次见到了父亲,也第一次接触了铁路。在张相慧的印象中,父亲的工作很苦很累,但父亲很热爱,“我父亲当年修复铁路大桥,不小心从桥上掉下摔断了腿,本来可以提前退休,但他还是坚持工作,申请看守道口。”

张相慧一家(右上张相慧,正中张玉甫)

一辈子跟着铁路走

在父亲的影响下,张相慧也成为了一名铁路上的学徒工。通过半年的努力学习,1956年张相慧以理论74分和实操81分的成绩通过考试,正式成为了麻尾机务段的一名机车钳工。

1959年2月7日,黔桂铁路正式建成通车,这不仅是贵州省的第一条铁路,同时也是西南地区的第一条准轨铁路,而张相慧当年就参与到了黔桂铁路的建设当中。

1959年2月7日,黔桂铁路都贵段通车典礼现场

“柳州没有人,就去柳州,贵阳没有人,就去贵阳。”正如张相慧说的一样,黔桂铁路通车后,柳州机务段缺乏人手,他就从麻尾调到柳州,后来支援三线建设,他又立刻从柳州前往贵阳。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后的铁路修到哪里,张相慧就跟到哪里,一辈子都在跟着铁路走,将自己的青春也全都奉献在了铁路上。1974年张相慧在凯里定居,后因两次工作意外砸伤了头和手,对身体造成了严重损伤,1986年张相慧因病提前退休。

张相慧的退休证

新一代的铁路人

张相慧的儿子张子中告诉记者,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没有铁路就没有我,我是吃铁路饭,你们都是铁路养大的,以后一定要报答铁路。”于是,张子中也接下了父亲的衣钵,进入铁路系统,在凯里段当汽车驾驶员。

而张相慧的外孙李松,如今也在贵阳供电段镇远供电车间工作。贵南高铁全线开通在即,李松也参与了贵南高铁两个月的联调联试工作和验收工作。

李松(张相慧外孙)

李松今年40岁,2004年从部队退伍1年后,就进入到贵阳供电段工作。“小时候家里困难,我外公教导我说,是铁路养活了我们一家人,所以当我有机会去报答时,退伍的第一想法就是进铁路,一方面也是完成我外公一直以来的心愿。”当问及为何要选择辛苦的铁路工作时,李松告诉记者。

2008年雪灾,贵阳供电段湖潮站因大雪冰灾导致电力供应中断,列车停摆,1500多位乘客滞留,李松和同事顶着严寒,在冰天雪地中徒步前进,从早上7点抢修电力到晚上12点,最终才保障列车得以运行。工作的艰辛可以克服,但他说最让他愧疚的是孩子,“我有两个小孩,而我常年不在家,看见别人的小孩都有父亲陪伴,我心里面很内疚。”因为这些原因,李松曾经有想过要放弃,但身上这份铁路人的责任和外公的精神一直鼓舞支撑着他,让他坚守到现在。

黔桂线湖潮站(2008年1月)

从黔桂铁路到贵南高铁,张相慧一家4代人用坚守,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90岁的张相慧自豪的告诉记者:“我看着过去的蒸汽火车,现在变为内燃,内燃又变为电力。我也坐过现在的高铁,我们国家不得了啊,厉害得很啊!”

见习记者:刘鹏程

编辑

王睿滢

责编

龙颖

编排

李佳

编审

王玺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