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当代诗人写梅花,张枣的小诗《镜中》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张枣的《镜中》是很美丽的: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图片拍摄:巫岚
但这首诗也是很复杂的,意象重叠,欲言又止,情态可爱。诗歌构筑了一个扑朔迷离的唯美世界,有梅花一样清雅的“她”,有隐身的诗人,也有“皇帝”,而这一切又或许只是“镜中花”的幻象、水中月的情深……层层剥开,诗歌突出了“后悔的事”,也写到了令人难以忘怀的“美丽”的“危险的事”。看似平平淡淡的表达里,危险的事是她在野游、登梯、骑马,然而,实质上,真正“危险的事”是“看她”!而至于“一生中后悔的事”到底是什么,是指向青春、梦想、刹那间的悸动还是刻骨铭心的爱情?这是水面之下的冰山,可以有一千种人生解答——但或许永远也没有让你满意的答案——而那梅花终归是落了下来,落满了南山……
最早写到梅花的诗歌,是《诗经·小雅·四月》。该诗有曰:“山有嘉卉,侯栗侯梅。”诗句中的“侯”是语助词,诗句是说,山上生长着美好的花卉,是那栗子树,是那梅花树。这里所歌唱的梅花生长在山上,所以应该是野生梅花,而且与栗子树对举,歌者心目中,或许相比较于观赏梅花,更为注重的是期待梅树结出果实以备食用,正如同对于古人而言,栗树的美丽在于栗树结出颗粒饱满的栗子。
《诗经·秦风·终南》有曰:“终南何有?有条有梅。”诗里的“终南”就是终南山。而终南山有梅树,自然也就会有梅花落下来,落满终南山。
图片拍摄:巫岚
关于“梅花落”,南朝宋代鲍照的感伤是开创性的抒发。鲍照《梅花落》诗曰:
中庭多杂树,
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
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
念尔零落逐风飚,
徒有霜华无霜质。
这首诗把梅树与杂树对立起来表述,前五句赞美梅花不畏严寒,霜中开花,露中结实;后三句贬斥杂树春风媚俗,随风零落,不耐寒冷。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褒贬之间,表达了诗人对节操低下之士的蔑视和对旷达高洁之士的赞扬,也蕴含了作者作为寒士被压抑的义愤和对高门世族垄断政权的控诉。
而《梅花落》本为汉乐府曲名,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载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梅花落》相传为西汉汉武帝时李延年所创制的“二十八解”之一。而鲍照的这首《梅花落》诗,内容上与曲名紧密相关,是命题摹写的范式,可推见应该是可以按照古曲来歌唱的。
图片拍摄:巫岚
后来,南朝梁代徐陵、张正见等也写有《梅花落》。至南朝陈代江总《梅花落》诗,也还是围绕“梅花落”来破题命意赋诗,但诗歌的样式已经非常齐整了。江总《梅花落》诗曰:
腊月正月早惊春,众花未发梅花新。
可怜芬芳临玉台,朝攀晚折还复开。
长安少年多轻薄,两两共唱梅花落。
满酌金巵催玉柱,落梅树下宜歌舞。
金谷万株连绮甍,梅花密处藏娇莺。
桃李佳人欲相照,摘叶牵花来并笑。
杨柳条青楼上轻,梅花色白雪中明。
横笛短箫凄复切,谁知柏梁声不绝。
诗写腊月正月梅花开放,轻薄的长安少年唱着《梅花落》歌曲,花下饮酒、歌舞、折花、赋诗、观赏佳人,流连忘返,可谓浮艳图画、花天酒地、享乐忘忧、醉生梦死。
南朝陈代伏知道《从军五更转》五首其三诗曰:“三更夜警新,横吹独吟春。强听梅花落,误忆柳园人。”“横吹”和“强听”告诉我们,诗里的“梅花落”不是实写梅花落下来,而是指夜深人静时刻,独自静听《梅花落》乐府曲。这首诗,已解脱对梅花纷纷落下场景进行描写的拘束,直接写到了《梅花落》的曲子,从而把《梅花落》引入了怀乡思人、兴寄遥深的新境地。
图片拍摄:巫岚
至唐代,杨炯、卢照邻、沈佺期、刘方平等都写过《梅花落》。而李白《黄鹤楼闻笛》诗曰:“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显然,江城的五月是不会有梅花落下来的,这里“落梅花”是指乐曲《梅花落》,诗歌表达的是怀乡思人的深沉感情。高适《塞上听吹笛》诗曰:“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诗中的“梅花何处落”也是指笛子曲《梅花落》。
以落梅花写春愁、离恨,南唐后主李煜的《清平乐·别来春半》是名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落梅如雪,拂去还满,可见是在花下长久伫立,踌躇徘徊,凝神远眺。缘何如此?音信全无,归梦难成,春愁难解,离恨还生!
图片拍摄:巫岚
唐代卢仝《有所思》是抒写“思美人”情愫的,忽而结句说:“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这是美人与梅花美好形象的有机融合,虽比李煜“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添了几分直白,但更将相思之情与对于梅花的热爱紧密地结合起来,因而有着一种打动人心的生命力,是直接的表白,是炽热的情话。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代文人,爱梅更甚。曾几写有《返魂梅》七律一首,但所写却并非梅花,而是宋人精心配制的可散发梅花香气的香料,张邦基《墨庄漫录》等文献对此多有记载——宋朝文人痴迷于梅花、痴迷于香道由此可见一斑。晁补之《盐角儿·亳社观梅》有曰:“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认为梅花是“奇绝”之花,透骨香彻,可谓推崇之至。
明白了汉乐府古曲《梅花落》的发展演变以及后世相关的诗歌表达,再品品张枣“梅花便落了下来”“梅花便落满了南山”的句子,您细品,或许会觉得更有意蕴呢。
那么,梅花与美人又有着怎样的因缘际会呢?
清幽奇绝的梅花会落下来,那如果落到美人的额头上呢,会有怎样的惊艳?
图片拍摄:巫岚
《太平御览》引《宋书》曰:“武帝女寿阳公主,每日卧于含章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华,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后人多效之。”
寿阳公主是南朝宋武帝的女儿,这样的传奇当然是高贵与美貌并存的。而猜测下来,这可能与《木兰辞》里的“对镜贴花黄”类似或相关吧,但这个“梅花妆”可能是地位较高人家的女子才会拥有的。“梅花妆”又称“落梅妆”,也称“梅妆”“额妆”“寿妆”“寿阳妆”等等,大致是指女子在额上贴一个梅花形的妆饰,这种妆容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盛行。
而后,风流天子唐明皇有个非常宠幸的梅妃。据鲁迅搜集整理的《唐宋传奇集》之《梅妃传》记载:
梅妃,姓江氏,莆田人……名曰采蘋。
开元中……侍明皇,大见宠幸。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几四万人,自得妃,视如尘土。宫中亦自以为不及。
妃善属文,自比谢女。淡妆雅服,而姿态明秀,笔不可描画。性喜梅,所居栏槛,悉植数株,上榜曰“梅亭”。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上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
按照《梅妃传》这个“传奇”,梅妃受宠爱的程度,可不仅仅是“三千宠爱在一身”“六宫粉黛无颜色”,那是“‘长安’‘东都’惊天人,‘四万’佳丽‘如尘土’”了!
噫,不是发誓说要与杨贵妃杨玉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嘛。唉,这个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啊,你到底有几个好妹妹?
图片拍摄:巫岚
回到张枣的小诗《镜中》,诗里波澜不惊地述说:“看她骑马归来/面颊温暖/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帝”。那么,这个“她”,是在如花面容上有着寿阳公主梅花妆的梅妃吗?
写到了梅花,也写到了镜子的诗歌还真是有的。唐代孟浩然《早梅》诗曰:“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少妇曾攀折,将归插镜台。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这首诗也是有些艳丽的,诗写美女折梅归来,插梅花于镜台之上,观赏不已——那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人面、梅花相互映衬,顾盼生姿,怎一个美字了得!
时光闪回,张枣的《镜中》舒缓而又情真意切,那镜中的“她”,当然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喽——白雪公主反对无效。
嗯,我们永远也无法解读如黛颦眉蕴涵的愁绪与情深。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