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贵州文化老人 | 奢香不叫“奢香夫人”——《如在天尽头》选篇

动静原创贵州省文史研究馆
1613961060

上期何老带我们认识了“贵州”之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奢香”的故事,看看明朝贵州的那些人和事

每个民族、每片地域,都会在“空间—时间”的坐标系上,留下自己经历过的动态轨迹。没有永远的辉煌,也没有永远的沉沦。

——何光渝

奢香不叫“奢香夫人”

奢香,是明初贵州宣慰使、水西君长霭翠的夫人。

而现在,奢香已经被一些人称为“奢香夫人”,而不是“霭翠夫人”了。

这称谓,怎么听都怪怪的。因不懂彝文,不知道彝文古籍和彝语中如何尊称“奢香”。只知道,奢香的彝名叫舍兹,在《明史》《明实录》、历代《贵州通志》及《黔书》《大定府志》等诸多汉文史籍和地方文献中,从来都是称奢香为“奢香”,或尊称为“大明顺德夫人”。民国间,黄齐生创作过一出以奢香为题材的话剧,并在达德学校演出,剧名也叫《奢香》。

不知为何,从上世纪60年代起,直至今日,在若干关于奢香的各类“著名”或“非著名”的戏剧、电视剧、小说甚至学术论文中,“奢香”突然都称为“奢香夫人”。

关于“夫人”这一称谓的用法,是中国人(而不是地球人)都知道,不用查辞典也知道,无须饶舌。

还有一点也应知道。在明代,西南土司中,除湖广的土司中没有女土官之外,在四川、云南、广西和贵州各区,女土官比比皆是。这可谓是明代土司特殊承袭制度造就的一大“亮点”。女土官最多的,首推四川。在贵州,最先出现的女土官,是洪武五年(1375)袭任普定府总管的适尔。

这里要说的是,有关奢香的故事,其实也一直被“罩”在、“绕”在云里雾里,并非今天的我们自以为“熟知”的那样。

明朝之初,朱元璋要“搞定”西南,最大的困难,莫大于各地各处土司林立、地区闭塞而带来的交通问题。道路不畅,谈何统御?奢香深明大义,感谢朝廷恩德,自告奋勇,率领所部人民披荆斩棘,开山辟险,修道置驿,直通穷僻,上有助于朝廷政令征调的通达,下有助于当地“向化输诚”的便利,从而实现有无相通,促进经济文化提升,奢香的功绩殊不可泯。正所谓“九驿路开山失险”,“自是大道通而西南益辟”。也因此,当她年仅三十多岁亡故时,朝廷特意使前来致祭,虽然意在怀柔,但也是对她所作“九驿邮初置,三巴路已通”贡献的一种表彰。

奢香的故事,经过六百多年的演绎流传,已经累积了诸多版本。大体而言,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一是明、清以来官方文献的记载;一是明清以来私人著述的记载;三是地方的遗迹及流传的口碑。奢香故事中,流传最广、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然就是“马烨鞭笞奢香”及“奢香进京告御状”等的情节。

现存史料中,最早记载奢香之事的,是《太祖高皇帝实录》。

按明朝制度,当皇帝驾崩后,就要设馆,以官府案牍文书为凭,整理编修成“实录”,逐年、逐月、逐日记录前朝事迹。因为保存了大量的原始资料,所以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清人钱大听说:“盖实录者,直载其事与言而无增饰者也。”后世有关明朝一代的史书,都以“明实录”为指归。

这部《太祖高皇帝实录》,多达257卷,曾经“三修”,一修时成初稿本,再修时焚初稿本,三修时又毁二修本,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是定本于永乐十六年(1418)的版本,其中,隐而不书或改纂的,多是与明成祖朱棣自身相关的史事,从逻辑上讲,奢香不过是大明洪武年间的“小人物”,关于她的记载不至于“被”改纂。翻检《太祖高皇帝实录》,直接记载的奢香史事如下:

洪武十七年(1384)二月,奢香首次以贵州宣慰使霭翠夫人身份入朝贡方物并受赏赐。

洪武二十年(1387)冬十月、洪武二十二年(1389)春二月,奢香两次遣使者入京,并进贡马匹。

洪武二十四年(1391)六月,奢香子安的因袭职贵州宣慰使,遣使入朝,贡马谢恩。

洪武二十四年(1391)十二月,贵州宣慰使安的来朝贡马。

洪武二十五年(1392)春正月,时任前军都督事何福遣人奏:“故宣慰使霭翠妻奢香亦桀鹜不服,请并讨之。”朱元璋不许。

洪武二十五年(1392)冬十月,奢香遣其子妇奢助及其把事头目允则、陇住等入朝,贡马谢恩,“诏赐奢香银四百两、锦绮各十疋、钞五十锭”。《实录》在此称奢香为“水西宣慰使”,其后人贡不绝。

洪武二十六年(1393)春正月,奢香遣使贡马及方物。《实录》在此称奢香为“水西女土官”。

洪武二十九年(1396)六月,奢香去世。朝廷遣使祭之。贵州宣慰使安的为此贡马谢恩。

可见,在《太祖高皇帝实录》中,完全没有马烨鞭笞奢香之事,奢香除了以“霭翠夫人”身份进过一次南京之外,再也未进过京城,更不曾以“贵州宣慰使”身份入朝。霭翠亡故后,奢香袭任贵州宣慰使一职的时间,是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洪武实录》尚记载洪武二十一年九月霭翠“进马”之事)至二十四年(1391,子安的袭职)之间,约为三年。

再说马烨。

从朱元璋建国到洪武二十二年间,被派到今贵州的领军将领有: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都督胡海洋、平凉侯费聚、汝南侯梅思祖、安陆侯吴复、镇远侯顾成、都督郭英、信国公汤和、普定侯陈垣、靖宁候叶升、贵州卫都指挥同知胡汝、贵州卫指挥佥事张岱、贵州都指挥使程暹等,并无马烨其人。洪武二十二年(1389)以前,傅友德是贵州驻军的最高长官;洪武十五年至二十九年(1382-1396),贵州都指挥使一直是程暹;顾成以征南将军、右军都督佥事身份镇守贵州,直至永乐十二年(1414)五月去世。

在《太祖高皇帝实录》和《英宗正统实录》中,与马烨相关的史事如下:

洪武十九年(1386)十二月:岷州军民指挥使司指挥佥事马烨,派遣千户张广率阶文等处官军,进击“作耗”的“番寇”。

洪武二十一年(1388)二月:长兴侯耿炳文“承制”,派遣陕西都指挥同知马烨率西安等卫兵三万三千,屯戍云南。

洪武二十一年(1388)冬十月:置泸州、赤水、层台三卫指挥使司。时任陕西都指挥的马烨征南回还,说泸州与永宁接壤,“乃诸蛮出入之地”,建议“宜置守兵”。朝廷“遂从其言,调长安等卫官军一万五千二百二十人,分置各卫”。

洪武二十四年(1391)八月:置永宁至沾益州邮传四十八。贵州都指挥同知马烨巡示时发现,所置邮传没有邮卒,请求“以谪戍军士应役,每十铺置百户一人总之,就屯田自给”。朝廷“从之”。

正统四年(1439)闰二月:巡按御史时纪等劾奏萧授及都指挥马烨,“于班师之际不设方略、留兵备御,以致贼势复张,杀害官军,乃妄称质杀退苗贼,掩饰己罪,皆当逮治”。但朝廷并未因此深究。

可见马烨从未出任过贵州最高军事长官,因此也就没有敢于“代以流官”“郡县其地”的权力。

洪武至英宗之间还有《太宗永乐实录》《仁宗洪熙实录》和《宗宣德实录》,但未见有马烨与贵州相关的记载。上述记载中,说得很清楚的是,马烨洪武二十一年才从陕西调往云南(当时云南辖贵州部分地方),洪武二十四年时在贵州都指挥同知的任上。有些说不清楚的是,正统四年时,在湖广贵州总兵官左都督萧授的麾下,有一位都指挥马烨。推算起来,如果这位马烨就是当年任岷州军民指挥使司指挥佥事的那位马烨,那么他大概已是近80岁的高龄。有人据此认为此马烨非彼马烨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也未必,因为此马烨的顶头上司萧授,正统四年时已经八十有四,英宗念他年高,方オ于“是年六月召还,以老致仕”。至于在《明史》卷一百六十六《列传第五十四・萧授》中,此“马烨”记为“马晔”,并不足怪,因为《明史》为清代人编撰,成书于乾隆初年,以“晔”代“烨”,应当是避康熙帝名“玄烨”之讳。不过,据台湾史语所校勘本明实录校劫记中注,《英宗正统实录》正统四年内所记“马烨”,在“抱经楼”本中写作“马煂”,所以,也不能排除正统年间在老萧授手下的都指挥,可能不是马烨,而是另一个人马煂。

可见,无论是“马烨”还是“马晔”,史上都没有他与奢香直接发生冲突的记载。

除“明实录”外,谈迁(1594-1658)编撰的明朝编年体史书《国榷》,万斯同(1638-1702)等撰修的《明史稿》中,均无马晔鞭挞奢香的记载。

马烨镇守的沪州、永宁、层台,正是彝族扯勒部君长、水宁宣抚司(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奢氏家族的聚居地,在建立三卫指挥使司时,不能排除马烨曾“鞭笞”过奢氏族人的可能,也许这是后来被附会为“马烨鞭笞奢香”的由头。更为重要的是,在马烨巡示永宁等地邮传之后几个月,洪武二十五年(1392)正月,贵州发生了一次明军与当地部族的军事冲突。《太祖洪武实录》记:“毕节罗罗诸蛮复叛……南侵贵州,北蹂毕节,东掠沙溪,西逼威清之境,往来杀掠。”这场冲突的范围大致在龙场九驿内,按当时水西的实力,大规模的驿路、驿传建设,使水西彝人不堪重负,很可能是引发战争的背景。指挥镇压的是前军都督佥事何福,在其麾下,有都督茅鼎、陶文、俞渊,都指挥使贾琮等,并无马烨。而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奢香之子安的已经袭职,或许是因奢香在当地颇有威望之故,所以何福才会上奏说“奢香亦桀鹜不服,请并讨之”。好在朱元璋没有同意。可见,马烨在此事件中,也没有与奢香正面接触、冲突的机会。

那么,关于“马烨鞭笞奢香”“奢香进京告御状”的故事,又是从何而来呢?

再翻检史料,发现故事最早的版本,出现在奢香的后裔、贵州宣慰使安贵荣请国子监祭酒周洪谟撰写的《安氏家传序》中。在这“序”中,与那故事有关的文字是:(洪武)“二十二年,贵州都指挥同知马烨激变水西头目,奢香与安的阻止不听,时侍郎郑彦文在贵州公干,奢香窃路走告。侍郎以其事闻,朝廷遣使取烨回,仍宣奢香赴京朝见。太祖高皇帝悦,命内臣引入宫见太后,蒙赐珠冠、钑花、金带及彩缎,筵宴,封贤德夫人以归。”

周洪谟(1421-1492)是四川人,正统十年进士,成化初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如果他的确曾为安氏作家传序,时间应该在成化十年(1474)至十二年(1476)间,即他经母丧服阙,复出后改任北京国子监祭酒,到成化十三年(1477)他迁任礼部右郎之前。

问题是,在现存收入《四库全书》的周洪谟《群经疑辩录》《箐斋读书录》等著作中,并没有这篇《安氏家传序》;唯有嘉靖三十二年(1553)刻本《贵州通志》中,载有《两京国子监祭酒周洪谟撰安氏家传序》一文。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认为,至迟到嘉靖三十二年(1553)前,这篇序文已经出现,但它是否是周洪漠所作?是否就是出自70多年前成化年间的原文本?均无从得知。

何况,在这短短百字中,内容与《太祖高皇帝实录》所载多有抵牾,也有不少疑问。一是,说太祖高皇帝令内臣将奢香“引入宫见太后”,洪武朝的太后是谁?当然只有朱元璋的母亲,但他的父母早在元末朱元璋参加香军时就已亡故。难道是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高皇后”是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朱棣对马皇后尊谥号的简称。但她卒于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遂不复立”,皇帝的后宫中哪有什么“太后”,洪武十七年(1384),马皇后服除,以淑妃李氏“摄六宫事”,李妃不久去世,“摄六宫事”的只有宁妃郭氏,奢香去见谁?二是,这里完全没有什么“马烨鞭笞奢香”的情节,而是“马烨激变水西头目”,奢香和安的劝阻无效,奢香只好“窃路走告”也就是秘密地报告了当时出差在贵州的侍郎郑彦文,是郑彦文上奏朝廷。郑彦文时为工部右侍郎,正三品,在朝中说话应该是有一定分量的。三是,这里说奢香受封为“贤德夫人”,而不是后世《大定府志》所称的“香以开九驿功,赐号顺德夫人”。

周洪谟当时官居祭酒,后来官至礼部尚书,这样一位一生著述甚丰的朝廷命官,居然记错了本朝第一位皇后的卒年,让奢香在皇后死后7年去见她,不是笔误,而属常识性错误,被人逮住是必遭纠劾的。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要么是周祭酒依据安氏提供的有误记(或有意“误记”)的《家传》初稿而未能详查;要么虽是周洪谟所作但已被人“按需”加工点染;要么此序是他人假托周洪谟之名而作,在周洪谟去世60年后,被收纳到嘉靖《贵州通志》中,从此流传,并被不断修改、加工、润色。尽管如此,但这篇序文的影响,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极为有限。

毫无疑问,这样做的集大成者,当属刊刻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的田汝成(1503-1557)《炎缴纪闻》。在这书的卷三,有“奢香”一节,其中的奢香之事,变得非常富有戏刷性,而且情节波澜起伏,已经非常细致而完整。

那故事,今天的许多贵州人耳熟能详,不必细说。其中的“关节”点是:一、马烨是镇守贵州的都督;二、马烨裸挞奢香,目的在于“激怒诸罗为兵衅”;三、贵州宣慰使同知宋钦之妻刘氏稳住奢香,“飚驰见太祖白事”,又被“高后召刘氏宫中讯之”,然后“奢香遂与其子妇奢助飚驰见太祖”,告御状,继而奢香承诺“愿为陛下刊山开驿传”;四、太祖召马烨入朝,“太祖怒,立斩之,以其头示奢香”;五、封奢香“顺德夫人”,刘氏“明德夫人”,高后赐宴谨身殿。

田汝成所说的奢香故事,逐渐衍为主流说法。后世历代的官史、地方志、私家著述、学术著作,包括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王士性的《广志绎》,清代官修的《明史》,郭子章的《黔记》,曹学佺的《贵州名胜志》,田雯的《黔书》,黄宅中、邹汉勋修纂的《大定府志》,张鑑、潘慎勤、李芳修纂的《大定县志》,民国官修的《贵州通志》等,以及各种笔记野史、诗词文章,各书记载的奢香事,辗转传抄,虽有详略之差,但情节大致相同,多取信于《炎缴纪闻》,或以为底本。当然,也包括今天不少人的研究性著述、文艺性作品、通俗读物、宣传材料中的奢香故事,也大多沿袭于此。几百年间长盛不衰,俨然信史。

田汝成的《炎缴纪闻》刊行后,就遭到了王世贞的质疑。王世贞(1526-1590)是万历时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他在《弁山堂别集》卷二十一“史乘考误二”中专门剖析了田汝成所述的奢香故事:

田汝成记霭翠、宋钦事,谓都督马烨镇贵州,以杀僇慑罗夷,罗夷畏之,号马阎王……田氏文可谓核,而事可谓奇矣。然考之史,有未合者……史于土夷殁袭,俱略不书,第于贡贺赏劳一端,尚可考见。然所谓马烨者,都指挥耳,非都督也。都督诛死,史必书之,今阙不载。而奢香之不服,在何福请讨之前,子妇奢助之入朝,在奉诏不许讨之后。若刘氏入朝,其时高后尚在,后宫之宴或有之,而奢香入朝,则高后已宾天二年矣,奢香之代任,与马烨之在镇,又五年矣,奢助之入朝又三年矣。后宫之见,与华盖殿之宴,何人也?马烨为都指挥,而顾成为普定卫指挥使,其时已著勋进都督佥事,镇贵州,至永乐初,复以镇远侯镇之,成之威名,岂烨所可拟?且又非顾晟也。今贵州所驿分有之奢香者,疑即其所首建二十四年事耳。

王世贞所质疑于田汝成之说的,一是马烨身份,是都指挥而不是都督;二是奢香入朝时间,与《大明一统志》所载不合;三是奢香入宫见高后(即马皇后)时,高后已经去世。

至于马烨最后的下落,被召回以后是否被明太祖所杀?各种史书的说法也相互抵牾。持“被杀”说的,有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田汝成的《炎缴纪闻》、王士性的《黔志》、郭子章《黔记》、曹学佺《贵州名胜志》、田雯《黔书》;持“下狱”说的,如黄宅中等的《大定府志》、李芳等的《大定县志》;持比较含糊的“罪之”说的,如《明史》、民国《贵州通志》,所谓“罪之”,可灵活地解释为杀头、坐牢、流放等。

也许是觉察到了奢香故事中的诸多疏漏,清人邹汉勋在道光年间撰修《大定府志》时,努力做了一些修补。如在《水西安氏本末》中,将马烨之职由都督改为都指挥使;在“马煜”二字下面,加注“名犯圣庙讳,恭避作煜”的字样,以说明马烨何以变为马煜;将高皇后改成淑妃,把故事发生时间改为洪武十六、十七年,把霭翠死改为“霭翠已老”,以便与《明实录》相统一,符合刘淑贞、奢香先后入朝的记载……但百密一疏,仍有不少细节露出了破绽。比如,说洪武十六年(1383)马煜已“为贵州都指挥使”。但在《太祖高皇帝实录》中明确记录:洪武十五年正月,“置贵州都指挥司,令平凉侯费聚、汝南侯梅思祖署都司事”;同月,“调陕西都指挥使程暹为贵州都指挥使”。直到洪武二十九年(1396)五月,还记录着因都匀卫的洞水等寨“蛮贼狄把作乱”,“贵州都指挥使程暹率兵讨平之”;八月,“贵州都指挥使程暹等来朝,贺天寿圣节,献马”。也是在这一年,升贵州都指挥同知顾成为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马烨(马煜)哪会有可能在此期间升任指挥使?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有台湾学者在王世贞质疑的基础上,撰文对田汝成《炎缴纪闻》中演绎的奢香故事再加质疑。近年来,又不断有各地(包括贵州)学者撰文,对一些版本的奢香故事条分缕析,指出若干不实和谬误。

可叹的是,直到今天,一些人依然不断地重复着田汝成那漏洞百出的奢香故事。

当然,如果“历史”只是干巴巴的“大事记”,读起来就会索然无味,谁爱读?任何时代的人们,都爱听、爱看具有戏剧性、刺激性的故事。各种文献记载中,奢香故事的分歧甚多,也就不足为怪。其实,在长时期流传过程中,历史故事中的细节几乎都会发生变异,而且会越变越丰富,甚至于离奇,甚至于成为大众娱乐。

这样的经历,并非奢香故事所独有。

奢香的故事,历来为贵州学界、地方官员与民间强调与传扬,自有贵州本土历史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奢香故事被赋予了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时代意义,备受各界和民间社会的高度推崇,也自有社会与时代发展的特色。凡此种种,当在不言之中。

所以,惟其如此,还是不要把这“奢香”等同于那“奢香”。至少不要把奢香称为“奢香夫人”——为好!

相关链接:

贵州文化老人 | 乡情独浩然——访何光渝

贵州文化老人 | 不见出处的“宋太祖敕书”——《如在天尽头》选篇

贵州文化老人 | 矩州之惑——《如在天尽头》选篇

·人物名片·

何光渝,贵州省文史馆馆员。长期从事文学创作、文艺理论评论及文化研究,现主要从事地方历史文化领域研究与著述。发表并出版大量文学作品、文艺理论评论作品及学术著作。主要著作有:《贵州文学现状与构想》《二十世纪贵州小说史》《全景中国丛书·贵州:移民之州》等。

编辑

王青

责编

刘志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