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记忆贵州|贵州民族传统村落——水沟村

动静原创唐亚平工作室
1615327200

《记忆贵州》栏目将从早春二月(02月13日)开始,为大家奉上五集系列纪录片《贵州民族传统村落》,该系列纪录片以五个贵州民族传统村寨为中心,向观众讲述各村寨的地理环境、建筑样式、风土人情,以及传统习俗。望这片山,看这方水,记忆一方乡愁。五集系列纪录片《贵州民族传统村落》包括《天门村》《板万村》《河坝村》《水沟村》《洋溪村》,都是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寨。

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村落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家园。保护一个古老的村寨,不是让住在里面的人像历史一样凝固,重要的是,住在村寨里的人,在想什么,在做什么,靠什么生活,靠什么发展,有什么样的未来。贵州各族人民以不同的生活方式面对我们人类共同的处境,用不同的文化担当我们人类共同的问题。

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只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才能保护我们的文化传统,才能让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才能让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获得生命的自在与安祥。

3月13日周六晚20点10分,五集系列纪录片《贵州民族传统村落》之《水沟村》将在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6频道)《记忆贵州》栏目播出,敬请届时收看。

贵州民族传统村落
《水沟村》

在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的新塘乡有一个古老的苗族村寨——水沟村。水沟村总人口有2100多人,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这支族群自称咕噜,被人们称为咕噜苗。作为苗族的一个支系,水沟村的咕噜苗族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传统文化习俗。

咕噜苗族妇女的服饰是这支族群最具典型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它记载了这支民族的文化生命信息。苗族妇女用丰富的刺绣图案记录下祖先走过的路线,将一串串白色的贝壳悬挂在衣背上,代表祖先来自东方。

咕噜苗族妇女平日十分注意收集断落的头发,她们把一代代收集起来的头发搓成绳索盘绕在头上,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以此方式来缅怀祖先,仿佛把祖先的生命延续在自己的身上。头发越长意味着生命越长,头发越多即是生命力愈加旺盛。

在水沟村咕噜苗族的传统习俗中,有一个沿袭已久的传统节日——虫蚁节。按照咕噜苗族的习俗,当亡人离世三年后,从第四年开始,人们要连续三年在虫蚁节这几天祭奠亡人。

咕噜苗人在祭台上摆放二十一个碗,碗里装满用豆渣和菜叶做成的饭团,然后插上采摘的桃花和油菜花,再插上妇女们扎好的彩色纸花,最后把纸扎的雀鸟插在猪头上。咕噜苗人通过这种独有的祭祀方式感恩亡者的功德,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人要融入自然,共生发展。

铜鼓是咕噜苗人神圣的祭器和乐器。在丧事中,人们靠铜鼓来传递讯息,以此来告知天界,告慰亡灵,同时祈祷风调雨顺,表达对天地万物的敬意。历史上,咕噜苗族群人数较少,男人们都要去参加战争,不知道是否还能回来,所有的劳作和家务都由女人承担,因此,敲打铜鼓也就成为了咕噜苗族妇女的必备技能。

“咕噜跳月”是咕噜苗族的传统民俗活动,举行的时间是农历十月的虎场天。 “跳月”是咕噜苗族的一个传统,在有月亮的夜晚,男人们吹着芦笙,踩着鼓点,唱着缠绵的情歌,灯下绣花的苗族姑娘们闻声而来,围着绿地中间用白石子镶嵌成的“月亮”翩翩起舞。

咕噜苗族的祖先历经战乱,传说他们跟随着月光的指引来到云贵高原,勤劳耕作,建立家园,他们将月亮视为神灵和崇拜的图腾。咕噜苗人每年都以“跳月”这种固有的方式演绎着自己民族的历史,感恩月亮带给他们的兴旺与光明。

今天,水构村的咕噜苗人仍然传承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下周六晚8点10分,《记忆贵州》栏目将播出贵州民族传统村落五集系列纪录片之《洋溪村》,敬请收看!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系列节目: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川盐入黔》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苗族鼓藏节》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山脉人脉文脉》
记忆贵州 | 往期精选之《三线记忆——黔南篇》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时光边缘的村落——地扪》
记忆贵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纪录片展播季(一)
记忆贵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纪录片展播季(二)

每周六20点10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栏目《记忆贵州》将在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6频道)播出,敬请收看!

编辑 | 

居天奕

责编 | 

冯祺

编审 | 

唐亚平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