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记忆贵州| 赋予“傀儡戏”灵魂的民间艺人饶世光

动静原创唐亚平工作室
1633764840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贵州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纪录片展播季第二季。从9月7日起,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记忆贵州》栏目将用四个月(9月、10月、11月、12月)的时间,集中播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采集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优秀项目综述片15集。

10月12日周二20点10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纪录片展播季第二季第六集《石阡木偶戏国家级传承人——饶世光》将在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6频道)《记忆贵州》栏目播出,敬请届时收看。

第六集 
石阡木偶戏国家级传承人
饶世光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或“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石阡木偶戏是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各民族中的一种民间傀儡戏曲剧种,属于杖头木偶,俗称“木脑壳戏”。演出时,表演者一手执杖头,控制五官和头部做回顾、弯腰、转身等动作,一手执控制木偶两手的木杆,配合头部操纵四肢做各种动作,将木偶表现得栩栩如生。

石阡木偶戏拥有大量反映中国历史文化事件的“撰本戏”,是一部在石阡口头传播的“历史书”,其远祖可追溯到汉魏时期“刻木人像”的“傀儡”,是宋元时期杖头傀儡在贵州民间的唯一遗存,经过历代艺人的传承与守望,延续至今。

木偶戏作为戏剧,除了娱乐功能,还有教化、还愿等重要功用。石阡木偶戏蕴藏着当地各民族人民的思想、道德和审美意识,能“驱病避祸、祈福纳吉”,具有独特的黔东民间文化色彩。2006年,石阡木偶戏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饶世光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饶世光1944出生于木偶戏世家,是石阡县坪山乡沙坪村木偶戏饶家班第五代传人。因家境贫寒,饶世光十五岁辍学后开始学习木偶戏。在跟班演出的四、五年时间里,他主要负责装扮木偶和一些杂务。在老艺人们表演时,他便默默记下剧目的唱词、步法和手法。一次,在邻村演出时,饶世光的父亲身体有些不适,提出让儿子代替自己出演《文王访贤》中的主角姜子牙。饶世光上台演完了整出剧目,证明了自己。他的表演得到了父亲及长辈们的认可。

饶世光二十多岁开始演出木偶戏,五十多年来,在石阡坪山乡及周边的三十多个地方演了四百多场。他的代表剧目有《薛仁贵征东》《乌泥河救主》《秦王夜探北平关》《打韩将官收樊梨花》《磨坊会》《谢文清南山放羊》《文王访贤》等40余个,深受群众喜爱。

石阡木偶戏根据不同的演出场合分为庙会戏、众戏和愿戏。无论哪种演出,基本程序皆为搭台、立牌位、请神、演出、送神。杖头是木偶人物的整体造型,分为生、旦、净、丑等角色,包括头子、盔头、方巾、蟒袍、褶子、兵器以及杂物等多个部件。演出前,根据所需角色对头子进行对应的装扮。

半台锣鼓半台戏,少了锣鼓搞不成。石阡木偶戏的表演所用的乐器有锣、钹、鼓、唢呐、胡琴等。表演中乐器常用于前奏、间奏和收腔,承担了烘托气氛,配合人物渲染情绪等作用。

如今,随着年岁增长,饶世光从台前走到了幕后。跟班演出时,他负责指导戏班成员和徒弟们演出的细节要领。在木偶戏的表演中,各类人物都有其程式化的动作要求,文生端庄典雅,正旦娇羞妩媚,丑角滑稽幽默,武生威武雄壮,举手投足不仅是单纯的技术表演,更是不同人物的性格体现。

表演石阡木偶戏的艺人们大多是半农半艺的农民。“傀儡”一词成为了一个艺术符号,承载着木偶戏艺人们的所思所想。石阡木偶戏包含了人们对生、老、病、死的一种寄托,无论是赛愿酬神、新婚吉庆,还是禳灾祈福、普度超亡,人们都会请戏班表演木偶戏,除了献上祭品,祈求神明庇佑之外,最好的方式就是为神跳上一段木偶戏。

下周二晚8点10分,《记忆贵州》栏目将播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纪录片展播季第二季第七集《石阡木偶戏国家级传承人——付正华》,敬请收看!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系列节目: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川盐入黔》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苗族鼓藏节》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山脉人脉文脉》
记忆贵州 | 往期精选之《三线记忆——黔南篇》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时光边缘的村落——地扪》
记忆贵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纪录片展播季(一)
记忆贵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纪录片展播季(二)

每周二20点10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栏目《记忆贵州》将在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6频道)播出,敬请收看!

编辑

居天奕

责编

冯祺

编审

唐亚平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