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记忆贵州|布依戏传承人罗国宗

动静原创唐亚平工作室
1634834100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贵州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纪录片展播季第二季。从9月7日起,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记忆贵州》栏目将用四个月(9月、10月、11月、12月)的时间,集中播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采集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优秀项目综述片15集。

10月26日周二20点10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纪录片展播季第二季第八集《布依戏国家级传承人——罗国宗》将在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6频道)《记忆贵州》栏目播出,敬请届时收看。

第八集 
布依戏国家级传承人 
罗国宗

布依戏原称“土戏”,在布依语中被称为“谷艺”,汉译意思是“做戏的人”或“演戏的人”。布依戏是布依族民族民间的特色戏剧,是我国二十多个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

布依戏用布依语演唱布依族乐曲,在八音坐弹、板凳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主要流行于贵州黔西南的册亨、安龙、兴义等地,其中册亨县最为盛行,在巧马镇、丫他镇、秧坝镇、弼佑乡、八渡镇、百口乡、双江镇、者楼镇等地都能看到布依戏。

1984年11月,布依戏《罗细杏》在国家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戏剧观摩录像演出”中获“优秀剧目”奖,颁发“孔雀杯”。《罗细杏》原名《罗氏盛》,是根据清光绪(公元1875年)年间发生在册亨县弼佑乡弼佑村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罗国宗是《罗细杏》的第一任编剧和导演,也是弼佑布依戏班的创始人和主持者。

2006年,布依戏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罗国宗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布依戏代表性传承人。 

罗国宗是布依戏中第一个吸收运用彩调声腔的艺人。上世纪四十年代,二十岁出头的罗国宗只身前往广西百乐乡,向关志英、廖法伦等壮北戏师学习彩调后,结合布依族“谷艺”技艺,创立弼佑布依戏班,开始了一段布依彩调之旅。

罗国宗以缝纫为生,一生辛劳,依靠一台缝纫机养育了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更是依靠缝纫机支撑起弼佑戏班的发展。在戏班创立之初,物质极为贫乏,罗国宗自己出资购买乐器和布料,并亲自缝制戏剧服装。如今,罗国宗年事已高,戏班演出事务都交给儿子打理。

弼佑布依戏班从最初的四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四十多人。演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弼佑人,他们热爱布依戏,自愿加入戏班,义务演出。戏班每年春节期间必须为本寨或没有戏班的村寨演出,以穰灾祈福、驱鬼逐疫。 

弼佑戏班是册亨布依戏班中第一个吸收运用“彩调”声腔的戏班,形成弼佑布依彩调戏。唱腔部分以“起落调”为主要唱调,旋律古朴,优美流畅,抒情性强。根据剧情内容的不同还有“喜调”“哭调”等表现手段。

弼佑戏班的乐器种类丰富多样,有二胡、牛骨胡、葫芦胡、笛子、鼓、镲、钹等,分为管乐、弦乐、打击乐三组。每组乐器又分为高音、中音、低音三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伴奏体系。

布依戏的剧目包括本民族剧目和移植剧目两类。本民族剧目以讲述布依族传说故事为主,有《三月三》《六月六》《罗细杏》《人财两空》等,唱白均用布依语。移植剧目主要从汉族民间故事移植而来,包括《玉堂春》《蟒蛇记》《秦香莲》《祝英台》等。

布依戏表演时有固定的程序,包含祭祀、请祖师开箱、降三星、打加官、正戏、扫台、封箱等,除正戏所演剧本内容外,其余均为习俗演出。这样的民族文化习俗在舞台上出现,既是一出又一出的戏剧,亦是一场又一场的仪式。

布依戏娱人娱神,从开箱到封箱的一系列仪式旨在传达布依族人的一种精神信仰,借助演出传递世人对祖先和神灵的敬畏,祈求神灵护佑布依族人平安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并希望布依戏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下周二晚8点10分,《记忆贵州》栏目将播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纪录片展播季第二季第九集《铜鼓十二调国家级传承人——王永占》,敬请收看!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系列节目: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川盐入黔》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苗族鼓藏节》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山脉人脉文脉》
记忆贵州 | 往期精选之《三线记忆——黔南篇》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时光边缘的村落——地扪》
记忆贵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纪录片展播季(一)
记忆贵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纪录片展播季(二)

每周二20点10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栏目《记忆贵州》将在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6频道)播出,敬请收看!

编辑

居天奕

责编

冯祺

编审

唐亚平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