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你不知道的贵州 | 贵州儒学的推动者竟是他们!

动静原创动静
1565929740
贵州儒学推动者大多数都是被贬和流放的“罪臣”

明朝建省后,贵州成了中央王朝理想的流放之地,许多“倒霉蛋”被迫来到贵州。然而,正是这些有来无回的“罪臣”带来了当时的“主流文化”——儒学。《你不知道的贵州》专家孟老师就列举了这么几位!

你不知道的贵州

你不知道的贵州

00:00 / -

明永乐年间贵州建省之后,贵州与外界有了比较频繁的文化交流,其中有一部分,是被流放发配的倒霉蛋。他们被迫迁至贵州,这帮人来的时候是带着有来无回的悲壮心情来的,因为贵州路太难走了,而且是一个蛮夷之地,不知道会碰上什么事情。

结果呢,这帮倒霉蛋受到了贵州人民的热情欢迎和盛情款待,他们也为贵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名声最大的,自然是王阳明,不过咱们以后再说他。 

张翀(图片来自于网络)

第一个叫是张翀,此人是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当时正是严嵩当政时期,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二月,在刑部主事任上的张翀上《亟处大奸巨恶以谢天下疏》,弹劾严嵩。这次弹劾,是次辅徐阶授意,找了张翀、吴时来、董传策这三位门生来做炮灰,而且事先就让他们做好杀身成仁的思想准备。

说起来,三位先生的勇气和气节确实让人倾佩。还好,三人虽然都被拖出去当廷打了屁股却没有被杀,只是被流放。张翀就来到了咱们贵州都匀,在都匀卫住了9年,直到徐阶斗倒严嵩。 

张翀(图片来自于网络) 

明代有个好玩的事情,被皇帝廷杖之后的官员往往声誉大涨,搞到后来有些官员甚至故意惹皇帝生气,就差哭着喊着对皇帝说:“你打我屁股吧!”

张翀也不例外,他到了都匀后,“从游者日众”, 书生们捐钱建楼请他讲学。都匀卫千户韩梦熊、军政使娄拱辰召集士绅为他筑了一座“读书堂”。当地人既出钱又出力,在都匀修建了龙山道院于山巅,让张翀在里头读书讲学,传播儒家文化。

读书堂旧址位于今天都匀一中北侧东山西麓荷花池。都匀的山水胜迹多有张翀的留痕。

邹元标(图片来自于网络)

另一个倒霉蛋叫邹元标,江西人,明代东林党领袖之一。邹元标从小就有“神童”之称,20岁游学时,曾经在万历三年到过都匀卫讲学,也算是跟贵州有缘。邹元标这回得罪的是张居正。

万历五年(1557年),张居正父亲去世,按照礼制,官员应该上疏辞官,回乡守孝三年,这叫做丁忧。这一年,少年万历仅十五岁,朝中大事都掌握在张居正手里,于是两位皇太后商量,决定挽留张居正。张居正还是按照惯例坚持,小皇帝则坚决不放。两人来来去去演戏,邹元标是传统礼制的坚决捍卫者,实在看不惯,于是上疏三次,结果被廷杖八十,拖着断腿被赶到贵州都匀卫,在都匀开创南皋书院,讲学6年。直到张居正去世,邹元标因此回京。不过回京之后还是看不惯,又上书喷皇帝,再次被贬官外放。

邹元标(图片来自于网络)

天启年间,邹元标重新起复。他目睹吏治败坏、国运衰颓,颇有感慨地说:“国家现在弄成这个样子,就是因为把张居正的改革成果推翻了。现在应该为他平反,为有志报国者树立楷模。”

明代贵州巡抚江东之(甲秀楼就是此人修的,不过也是个悲剧人物)将这两个人和王守仁相提并论,称为“三迁客”,以肯定他们在主流文化在贵州传播历史上的地位。

想知道更多贵州有趣的故事,请锁定调频90.0或在动静APP上选择贵州故事广播网络收听。

编辑 | 

黄石明 王青

责编 | 

石右

编审 | 

王玺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