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飞黄齐生列传
王若飞(1896-1946),原名运笙、字继仁,贵州安顺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生于安顺北街一地主家庭,五岁前,曾祖宠爱有加,曾祖去世,庶祖母偏爱己出,恶若飞及父母小妹。若飞父“游荡不务正业”,被庶祖母逐出家门,潦亡于荒野。若飞母十七岁入王家,育若飞及若芬。在王家,其母如佣,推磨做饭,尽日不闲,若飞则常受庶祖母及伯叔打骂。
光绪三十年(1904年),若飞舅黄齐生不忍姊甥度日艰难,将若飞接至贵阳抚养,入达德预备班学习。两年后,若飞母及妹若芬亦迁居贵阳。
黄齐生(1879-1946),光绪五年农历冬月初六(1879年12月18日)生,原名禄祥,又名鲁连,字齐生。辛亥革命后,“禄祥”不用;四十岁后,只称齐生。
黄家祖籍江西抚州,祖上迁居安顺、瓮安乡间,后定居安顺幺铺,务农为主,闲时贩盐,历经五代。齐生母亲育二子一女,长子禄贞,字伯廉,号干夫;女固贞,即若飞之母;齐生居幼。齐生八岁发蒙,随兄受业于外祖父王紫霑、表兄彭雨声。十五岁时,其父意在“大儿子读书,小儿子学生意”,送其入安顺城内“义兴恒”店为徒。劳役繁重,齐生仍读书不倦,阅读其兄从经世学堂拿回的《民约论》《天演论》及康、梁维新派的《时务报》等,旧民主革命思想日渐形成。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贵州学政严修升职离黔,其所倡办的经世学堂解散。干夫好友蔡衡武起而振之,接纳人オ。衡武因干夫结识齐生,惜其才,聘为贵阳蔡家“群明社”经理。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干夫邀凌秋鹗等三十余人,借贵阳城中南霁云庙后院东厢创立“算学馆”;光绪三十年(1904年)二月,改名“达德学堂”。齐生辞群明社,衔达德教职。此为毕生从教之始。
初,若飞因受虐过深,“惘惘类白痴”。因环境变化及二舅悉心教导,心智终被唤醒,“行止坐卧间,书卷手不让”。达德倡“活泼生动的革命的教有精神”,令若飞学习精进,爱国主义思想亦渐形成。《木兰辞》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句令其豪情激荡,遂自改名“王度”,字“若飞”。
1937年夏,王若飞(右一)在太原和舅父黄齐生(中坐者),妻子李培之,堂弟王景任合影。(孟威供图)
1917年12月,若飞考取贵州黔中道留学日本官费生,齐生与之同行至上海,乃于法租界见孙中山。齐生问:“先生革命若干次失败,每次失败之后做何感想?”中山沉吟后答曰:“我只得每次失败之后,办法正多!”(谢孝思《黄齐生传略》,见《贵州文史资料选辑》1981年第一辑。)
至日本,若飞报名入明治大学,实为自学。其时,俄国社会主义思潮传入,若飞尽力搜集阅读,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若飞亲见日人弹冠相庆,怒而返国,在上海参加反日宣传。
其时,上海勤工俭学运动兴起,齐生以为“耳目从此大开张”之难得机遇,奔走求助,得张菊生、蔡衡武等友人相帮,并向黔中道尹王伯群筹借,得洋一千六百元。1919年10月16日,若飞与其他学生乘美国海轮渥隆号往法国;齐生亦于11月21日踏上旅欧之程。
同年11月至1923年3月,若飞于法国做工学习,先后到圣夏门铁工厂、蒙达尼橡胶厂、巴黎云母片厂劳动。齐生亦往三侠铁工厂做工半载,并游历英、德。若飞念其年迈,不让劳作,故齐生“生活所需,得助于甥之劳作独多”。若飞饮食简朴,半年不知肉味不以为苦,闲暇时“实地考察法国劳动真相”。其间,为寻找工作曾流寓于法、比等多个城市,忍受饥寒。
在蒙达尼公学,若飞结识蔡和森。时蔡和森正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受其影响,若飞思想向马克思主义转变。
1921年春,若飞参加蔡和森领导的“二八”运动,为留学生争取“生存权、求学权”;夏,与周恩来、蔡和森发起反对北洋军阀向法借款之斗争;秋,参加蔡和森、赵世炎组织的进占里昂大学之斗争;冬,与周恩来、赵世炎、陈延年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6月,旅欧中国少年党于巴黎西郊布伦森林成立。既而,经阮爱国(胡志明)介绍,若飞加入法国共产党,并向国内党中央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其时,凡参加第三国际所属支部之党员,皆可成为所属国籍党组织之正式党员)。
1923年3月,中国旅欧支部派王若飞、赵世炎、陈延年等十二人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先于若飞至该校学习的有刘少奇、瞿秋白、任弼时等。此时,若飞已“对共产主义事业坚定不移”。
齐生于巴黎别若飞,归国返黔,协助凌秋鹗办理达德校务。1925年,川黔边防督办周西成设“招贡馆”,因平刚举荐,周聘齐生以官职,坚辞,只任视学。齐生遍访黔北二十余县,了解教育积弊,提出兴革意见。1926年,齐生出任遵义省立第三中学校长兼语文教师。3月31日,重庆发生枪杀共产党人事件,学生王景任等组织“三・三一救援会”并发表宣言,齐生于学校集会宣读此宣言,痛斥重庆地方当局。时有一学生反对家长包办婚烟,自由恋爱而成婚,齐生赞许并为之证婚,于校刊发表反对封建婚烟之文。齐生此类言行为当局所不容,1927年夏被周西成解职,并以“接近共产嫌疑,主张自由恋爱”罪名通缉。齐生仓促不及与家人别,即与内侄王景任、学生袁咨桐由黔北走四川。
1925年仲春,若飞归国,在上海党中央机关工作。自此开始其职业革命家生涯。
1925年5月,若飞受命赴河南做国民军二军之统战工作,行前往北京,见李大钊,接受指示。6月初至郑州,值召开声援上海“五卅”运动之大会,若飞以全国总工会代表身份参加并演讲。既而,中央委为特派员,担任豫陕区党委书记。在若飞领导下,河南工人运动如火如荼,9月即成立省总工会。同时开展河南农运工作,十万人踊跃入农会,李大钊誉为“颇著成效”。
其间,若飞结识李培之。培之系察哈尔省龙关县人,保定第二女子师范毕业生,共产党员,受命赴河南豫丰纱厂领导工人运动。秋,二人于郑州成婚。半月后,培之赴苏联中山大学留学。未久,河南局势发生变化,直系军阀攻入河南,国民军二军退走。若飞随豫陕区委撤出郑州,转向农村。旋受命赴沪,任中共中央秘书部主任(秘书长)。时陈独秀为中央书记兼组织部长,而若飞总揽具体工作,常夜以继日。1926年秋10月至1927年春4月,若飞参加领导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武装起义大胜,上海临时政府成立。
蒋介石因之于1927年4月12日发动政变。若飞离沪,抵武汉,参加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返沪,任江苏省委常委。其时,白色恐怖笼全国:4月,李大钊入狱,28日就义于北平;6月,好友陈延年慷慨赴死;7月,赵世炎被捕,若飞欲劫法场,未果,世炎牺牲。若飞逃过多次追捕,坚持“在这血腥的氛围中,艰苦奋斗”。11月,若飞参与领导无锡暴动,后参与组织如皋、泰兴农民“五一”暴动,皆失败。若飞由此深感暴动之盲动冒险,以为“不能再用过去武装斗争的一套”,被瞿秋白指为“右倾动摇”。
1927年冬,黄齐生闻若飞在沪,即由川赴沪。访之,久不得。一日,突遇若飞于泥城桥畔。舅甥同赴酒家,若飞向舅父陈述世界趋势及苏俄所为进展。齐生曰:“而母近在沪,胡惜一见乎?”若飞泫然。即见,母曰:“吾固不能强汝所为,然吾信汝之必有所守,勿我念也。”(黄齐生《王若飞行述》,引自《王若飞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页。)母子自此不复相见。此后若飞为革命奔波奋斗十八年,“出不入兮往不反”,直至1945年,方与老母复见于重庆。
1928年仲夏,若飞赴莫斯科,参加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若飞培之离别三年,终得相见。若飞襟怀坦荡,耿介执着,于大会坦陈陈独秀之右倾、瞿秋白之盲动、自己之责任,并提名陈独秀为六大候选人,被张国焘、瞿秋白等人指为袒护陈独秀。会后,若飞请留莫斯科学习,共产国际允若飞入列宁学院,并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之农民国际代表。入校考试,有人以秋白之意告校方:“若飞无资格进校,其与陈独秀关系密切。”若飞言:“吾不否认吾之错误,革命失败,独秀应担责,吾亦有责。然吾不能如事后诸亮,将责任推于人。汝等在紧要时提过何建议?不过跟着走罢了。”几日后,若飞与秋白相遇,愤而责问:“汝等如此对我,难道我是反革命?”秋白曰:“那倒不是。汝忠于革命事业,然汝于独秀有感情,并以为革命失败我等皆应与独秀一样负责。”若飞曰:“我反对人们自封布尔什维克,反对事后诸葛亮。”秋白叹曰:“唉,你实际上是个忠诚的人。”(李培之口述《飞度关山的人》,引自《王若飞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77页)
1929年底,联共清党,若飞等亦必参加。其时,值陈独秀在国内公开反党。张国焘时任中共代表团副团长,与若飞素不睦,借机重提“六大”之事,诬若飞与独秀同谋,建议共产国际开除其党籍。共产国际监委会认为若飞在莫,不可能参与独秀活动,但“六大”时有错误,即予若飞严重警告及参加劳动一年之处分。若飞接受处罚,去斧头镰刀工厂做铁工。
1929年初,齐生举家赴南京。闻陶行知办晓庄学校于燕子矶,实验乡村教育,乃往见陶。一夕长谈,甚相投契,于是携家往晓庄。齐生与行知均支持师生参加中共活动,因之学校遭解散,学生袁咨桐于同年被南京卫戍司令谷正伦逮捕。齐生极力营救,无果。咨桐惨死于雨花台,年仅十六。三日,齐生得消息,即赴雨花台,尸首不知去向,齐生感泣。
若飞在铁工厂劳作半年,1931年7月忽接共产国际东方部通知,回国开辟西北陕甘宁绥一带之斗争。
9月初,若飞任中共西北特别委员会书记,化名黄敬斋,扮皮货商,与吉合、潘恩普等六人分两路,从乌兰巴托出发。10月至包头,居泰安客栈。其时,九一八事变已爆发。若飞与云泽(乌兰夫)接头,开始工作。一日,见报载陕北红军消息,便命吉合寻找,自己将往宁夏。临行前夜,即11月21日,军警忽涌入客栈抓捕若飞。原来,潘叛变出卖。若飞将云泽文件及已写报告置口中咀嚼,被警员掏出,熨平拼接。若飞见不可瞒、即公开身份。一夜,警员押其往大青山下,欲以假枪毙恐吓之。百姓多往围观。若飞大义凛然,又被押回。街巷盛传:“共产党人八杆枪对着不惧死!”
12月,包头警局将若飞解往归绥(呼和浩特)第一模范监狱。法院庭审,若飞以法庭作讲堂,宣传党之思想方针。其时,傅作义为绥远省主席,感佩若飞气节与学识,常于夜间约见,纵谈天下,并给予伙食补助和狱中优待。
其时,齐生经黄炎培等介绍,往山东邹平及河北定县担任文史教席,忽闻若飞囚于归绥,踉跄以赴。三次探监不得,乃请见绥远省主席傅作义,允隔五日探望一次。舅甥终得隔窗相会。齐生老泪纵横,诘问:十年不通音信,究竟为何,落得如此光景?若飞坦然曰:舅父放心,吾之行为洁白无暇,他们捕我,因我与人民站在一起!冰心玉壶,真情相告,齐生深信不疑。
齐生寓监狱附近中西旅馆,逢探狱日即往晤若飞,隔窗纵谈,口不能言者,以纸条明片往来,书蝇头细字累万言。若飞见舅父棉衣单薄,脱皮裘相换,舅父亦沽酒给若飞增暖。二人豪情壮志,谈笑声闻百步外。一日,齐生背着若飞见傅作义,傅语齐生:若敬斋留归绥做事,即可无条件出狱。齐生告若飞。若飞不悦,曰:吾在其下做事,即是条件。真正之无条件,为愿做所做,愿往所往。不如是,宁老死狱中。齐生不强求,问:设有不讳,遗蜕何归?若飞曰:“一火了之!”齐生曰:若有可能,我将葬汝于昭君墓侧。若飞一笑。后,齐生以二十元在大青山下昭君墓旁买墓地,不使若飞知。
狱中“长年不见日光,又日为阴湿秽浊所熏染”,然若飞“无丝毫悲观颓丧之念”“只有忧时之心。一息尚存,终当努力奋斗”。故若飞在狱中宣传党之思想,进行气节教育,团结贫苦狱友,并差人购来葱蒜等物分食,以健体魄。1934年4月,绥远法院判处若飞十年徒刑。
1936年7月,傅作义接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令,遂派人将若飞解往太原陆军监狱。
时全面抗战将爆发,形势急变。阎锡山迫于压力,始与共产党接触,派亲信梁化之往狱中劝说若飞:“若合作,即出狱。”若飞言:“吾要求无条件开释,拒绝一切有条件之谈判;至于出狱后是否合作,只能由吾党决定,不可拿个人生死交易。”(薄一波《若飞同志出狱前后》,引自《王若飞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62页)
1936年秋9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委薄一波往太原协助阎锡山,主持牺盟会,并营救王若飞。薄一波在太原寻知“黄敬斋”踪迹,即面见阎锡山进言:“正当用人之际,既与共产党合作,应释放政治犯,做全国之表率!”获阎应允,复于狱中见若飞。若飞慎,疑为计,求党之文件。见文件方释疑。又曰:“吾于狱中五六年,望党做审查结论,并寻吾识之人证实,免以后枝节旁生。”后柯庆施往狱中探视,告以中央决定,若飞始同意出狱。(薄一波《若飞同志出狱前后》,引自《王若飞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62页)阎锡山慕其才,敬其节,约见若飞,望留晋工作。若飞曰:吾为共产党员,工作当由党决定。7月,奉刘少奇指示,若飞将赴延安,临行,阎使梁化之送两千法币作仪程,为若飞婉拒。
8月,若飞与培之赴延安。抵延翌日,见毛泽东。若飞言:最艰苦之时,没能和党,和红军,和你,和朱德同志、恩来同志,和你们大家在一起,我感到惭愧。毛笑曰:你坐牢,我们打仗、跑路。打仗跑路不舒服,坐牢就舒么?相对而笑。(张克《关山度若飞》<下>,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5页)1938年独子王兴诞于延安。
1934年秋,黄齐生从归绥往上海,应黄炎培聘,任中华职业教育社漕河泾农学团总干事。1937年冬,闻若飞出狱,欣往太原探望。同年冬,齐生偕夫人王守瑜、孀女素昭、外孙李光绳、侄孙黄晓庄及老友蔡衡武孤女蔡之璋等,首访延安。
1937年9月,若飞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统战部部长,后任宣传部部长;1938年调任中共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秘书长,1939年任十八集团军延安总部副参谋长;1940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央军委参谋长,1943年任中共中央党务研究室主任。其间,若飞完成大量文稿,论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及八路军、边区等工作,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并参与制定中央减租减息之政策决议。
战时,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之局面,常与国民党谈判。1944年初,中央委林伯渠为代表、若飞为其助手,多次赴渝谈判。当时中央南方局工作由董必武负责,若飞抵渝,并协助董工作。年底,董回延安,若飞任工作委员会书记。
1938年4月,黄齐生偕夫人及晓庄南归,留女儿素昭母子及蔡之璋于延安学习工作。抵筑,各学校团体纷请介绍延安,齐生无不应邀前往。国民党省党部不满其替共产党义务宣传,齐生曰:“共产党抗日积极,有办法,要我不讲,如何可能?”后风声渐紧,齐生偕夫人及晓庄前往昆明。9月,齐生沿川滇线入川,一路宣讲抗战及延安。10月,抵重庆,谒访八路军驻渝负责同志和老友黄炎培、陶行知等。因炎培介绍,齐生即应云南开蒙垦植局聘,前往主持开创新村工作。1940年夏返回贵阳。
此时之达德学校因避敌机空袭,已流至城郊摆郎。齐生举家居摆郎,积极促达德学校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全校生气盎然。有学生密告,言齐生替中共宣传,家中挂有女儿在延安之照片。国民党党部派人查询,并查所教学生之日记。齐生严正呵斥。既而,岁幕天寒,齐生带孙儿霁元离贵阳往四川,应歇马场乡村建设育才学院之聘,任文史教授。1942年,应壁山正则艺专聘任文史教授三年。
1945年1月,齐生赴延安定居,同行有王夫人、侄孙晓庄、晓芬兄妹等。抵延安后,毛泽东曾亲往看望。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4日至23日,蒋介石连发三次电报,邀毛泽东赴渝谈判。8月26日,中央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人赴渝。28日,三人抵达。
1945年8月至1946年4月,若飞在渝协助毛泽东、周恩来工作,于国民党高层、谈判代表、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及美国特使之间,“奔走呼号,从未息止”,为停止内战、争取民主与和平进行大量艰苦工作。
1946年2月10日,较场口举行庆祝政协会议成功大会,国民党特务打伤李公朴、郭沫若等。3月,延安各界推黄齐生为代表赴渝慰问,齐生偕晓庄抵渝。
4月7日,若飞将离渝返延安,与周恩来夜谈,最后一语为:“一切要为人民打算。”
4月8日,若飞乘飞机返延安。同机有齐生、晓庄、叶挺、博古、邓发等十三人。飞机至山西兴县黑茶山,触山失事,机上人员悉数遇难。若飞终年五十整,齐生六十有七。
4月13日,延安痛悼若飞及被难烈士。中共中央祭若飞之挽联道:“天下正多艰,赖斗争前线,坚持民主驱除反动,不屈不挠,惊听凶音丧砥柱;党中留永痛,念人民事业,惟将悲苦化成力量,一心一德,誓争胜利慰英灵。”
4月19日,重庆各界举行追悼会,郭沫若宣读祭文。若飞之祭文为:“堂堂王公,坚毅沉着,献替谋犹,悃忱为国。泰山崩前,谈笑自若,庙堂之争,侃侃谔谔。”齐生之祭文为:“黄老石公,今之文中,教人不倦,大德有容,不畏强御,不讲困穷,振声发聩,声若洪钟。”
2009年9月,王若飞被评为“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